上周五,56岁的蔡大姐终于顺利出院了,回想起近一个月的病情,她仍有些后怕。
上个月月底,蔡大姐因一侧面部疼痛去义乌当地医院就诊,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一种较为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医生给她开了些卡马西平,让她每天吃一颗。
第二天起床后,蔡大姐发现自己两只手臂和双腿出现了一些小红疹,很痒,但没及时处理。两天后,她的胸前、背部也长满了红疹,还越来越痒,只好去皮肤科配药。谁知,涂了几天的药膏,不但红疹没有改善,全身的皮肤开始破溃糜烂,且开始发烧。家人赶紧将她转送到杭州。
“是120送来的,疼痛非常明显,整个人已经没办法活动了,稍微一动,糜烂的皮肤就会掉下来。来的时候,全身皮肤基本已经掉光了,有些地方还带着黑痂,就像遭遇了火灾一样,就连眼睛、口腔、甚至咽部、生殖器及胃肠道的黏膜,也出现了严重的损伤糜烂。体温很高,一度烧到了40多℃。”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樊一斌主治医师说。
经检查,蔡大姐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又称“重症药疹”)。“这是典型的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疾病,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旦大面积剥脱糜烂,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继而诱发败血症,若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皮肤科主任潘卫利主任医师说。
经过五天的抗免疫治疗,蔡大姐才慢慢好起来,体温慢慢降到了38.5℃以下。可祸不单行,潘主任在查房时发现,她的右腿明显比左腿粗了1.5倍,且摸上去很痛。他怀疑蔡大姐患上了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是长期卧床导致的。血管外科的会诊证实了潘主任的怀疑,建议及时手术,否则血栓脱落有生命危险。为此,蔡大姐又做了一次手术。
直到上周,蔡大姐才从死亡线上被拉回,全身皮肤逐渐愈合长出新皮,感染得到控制,各项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
服药7天内,出现红疹要就医
“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较为经典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好,但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容易引起药物过敏的药物。”潘主任说,“目前,我国台湾的一位学者发现了导致这种药物过敏的敏感基因,患者体内若有这种基因,是不能用卡马西平的,但由于地域差异,这个基因筛查方法仅适合台湾当地居民及广东一带的居民,还不能像青霉素皮试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且基因筛查的费用也较高。”
潘主任还说,这几年,药疹逐渐多起来了,差不多每个星期就能碰到一两个,且病情大多较为严重。除了老百姓熟知的青霉素、头孢过敏,及上面讲到的卡马西平外,还有一种用来治疗痛风的药“别嘌呤醇”,以及阿司匹林等非载体抗炎药,也容易引起超敏反应。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慎重使用,千万不可自行调整药物用量。
虽然,药物过敏有些难以预防,但有两点潘主任认为有必要强调一下——
第一,就诊时要提前告诉医生自己的过敏史。潘主任说,10多年前,蔡大姐也曾因三叉神经痛吃止痛药后出现皮疹的现象,但症状较轻,没几天就好了,所以,她一直没放在心上,也记不得当初吃了什么药。
第二,一旦遇到药物过敏要及时就诊,且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千万不能忽视,拖久了,可是要命的。蔡大姐的情况这么严重,与她没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药物过敏在服药后的第二天就会出现症状,慢一点的一个星期之内都会有发现,发皮疹、红斑、风团、水肿等是常见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水疱、大泡,全身浮肿等。
据都市快报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宋黎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