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7日讯 某一种手术用止血材料,出厂价每片200多元,到医院则变成了四五百元甚至近千元;某一种进口心脏支架,到岸价数千元,到医院则变成了数万元……医药耗材常被认为是“水最深”的领域。记者昨天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为给医用耗材价格“挤水”,减轻患者和医保负担,宁波市启动了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首批采购涉及到4大类手术用耗材,平均价格比集中采购前有了较大幅度地下降。
首批4种耗材
使用都非常普遍
根据卫生部门的报告,首批集中采购目录为吻合器、疝补片、手术用止血材料、手术用防粘连材料等4种,共有16家供应商219种产品成交。
“这4种医用耗材非常常见,大大小小的手术几乎都能用到。”参与招标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止血材料和防粘连材料,顾名思义,用于手术中止血和防止组织粘连;吻合器是用于手术缝合的;疝补片可能普通市民不太了解,这是针对腹外疝的一种人工合成补片,就像用布片缝补衣服的破洞一样补上伤口,从而避免了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拉拢缝合产生的张力。
宁波此次集中采购选择这4种使用最普遍的耗材,也是为了更多的患者受惠。
那么,起搏器、心脏支架等高质耗材也会集中采购吗?市卫生局副局长陈树生介绍,省卫生厅已于2011年开展了高质耗材全省集中采购,目前已进行了第一批心脏介入类、周围血管介入类、放射影像胶片类集中采购,第二批起搏器类、电生理类、镇痛泵类、放射影像类(指胶片、高压注射针筒)、高分子材料类(仅包括输液器、注射器、留置针)等五类耗材集中采购也即将起动。今后如果全省全面开展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话,宁波也将逐步并入省级平台。
陈树生称,本次采购的主体是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最迟3月15日起开始执行。
耗材价格是怎么抬高的?
占了住院费用的4成
陈树生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根据2012年部分医改数据监测,全市公立医院均次门诊费用为177.39元,比2011年的166.21元上升6.37%,人均住院费用9278.61元,比上年8717元上升6.44%。而其中的医用耗材支出,在住院费用构成中约占近40%,是大头。
为什么出厂价和采购价相差这么多?价格“水分”从哪儿来?有业内人士透露,医疗器械的销售环节太多,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都要增加一定比例,当然,某些医院招标不规范,也是抬高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前都是一家一户操作,也就是各医院自己和医药企业联系商量,耗材价格虚高的情况相对普遍。全市集中采购,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在操作中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另外,集中采购可以省去中间环节,数量大,也有利于降低价格。”市卫生局另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到底便宜了多少?
4种耗材的前后对比
4大类拟成交产品中各常用主要规格,与宁波的采购价格相比,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降幅。(详情见表格)。
算算账>>>
许多手术
可以省下几千元
许多动过手术的患者有体会:医院花费最贵的,不是诊查费、手术费、治疗费甚至药费,而是一项“材料费”。这里的材料费,多指起搏器、心脏支架、人工关节、止血材料、防粘连材料等数以千计的医用耗材。
集中招标后,具体到一台手术,患者可以少花多少钱呢?记者采访了市李惠利医院手术室一名相关负责人。
“手术不一样,即便是同样的手术,每个患者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很难说。但是省个一千元至几千元,还是很普遍的。”这名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一台胃癌根治术,切除患者的大部分胃,需要用到吻合器,有的时候还不止一个。吻合器是不进医保的,如果每个吻合器的价格比原来的采购价下降了1000多元,那么用到的患者可以省下一千至两三千元不等;止血材料根据患者出血量来使用,有的患者凝血功能不好,要用到近10片,如果每片价格下降一两百元,也可以省下不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