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省中医院院长吕宾,昨鼓励小刘要坚持下去。下图为医务人员接力献血,共计近5万毫升。
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 昏迷了15天,由家人和200多位医务人员接力献血,不停置换全身血液的罕见病女孩小刘,昨日终于神志渐渐清晰起来——“原来我已经结婚了啊!”看着她对守护一旁的妈妈露出笑脸,记者和医生都逗笑了,“脑子总算清爽起来了”。
“今日临床用血紧张,我院血液科有位急需用血的病人,每次置换血浆量约为2500毫升,持续治疗约一个月。为救治患者,敬请全院职工踊跃参加医院27日组织的无偿献血。”
前几天,省中医院的所有员工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要救的病人是80后杭州女孩小刘,她长得很漂亮,却得了一种罕见病,全名叫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血液疾病,每100万人中,大约只有2~8人会得。
15天前小刘开始昏迷。“这类罕见的血液病,如果不进行大量换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省中医院血液病中心的周郁鸿教授说,这种病,血浆置换治疗是救她的唯一方法。
小刘年过半百的父母先后去献血了,家里的亲戚、单位的同事也去献血了。
医生每天给她置换3000毫升~4000毫升的血浆量。
这是什么概念?周教授说,这个量需要20~30个人来献血。到昨天为止,小刘已经连续15天接受血浆置换,现在每天仍需要输注血浆2300毫升~3000毫升。周教授估计,目前小刘用的血,已有超过200多人的献血量。
置换治疗的第7天,小刘苏醒过来。但她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昨天下午,记者在省中医院血液病中心见到小刘时,她正在和家人闲聊,看上去记忆力已慢慢恢复。
刘妈妈告诉记者,小刘是办公室文员,身体一向很棒,冬天的时候还坚持游泳,这次生病就是游泳时发现的。
抹润肤露的时候,小刘发现腿上出现很多红点点,有些地方还有瘀青。回家路上就去社区医院做了个血常规,结果吓了一大跳,血小板只有1.2万(正常人在十万以上)。
周教授说,这种病起病急,但是发病原因还是个谜。
延伸新闻
瓷娃娃、月亮孩子都是罕见病
2月只有28天,在每四年里,才有一个2月29日出现,作为日历本上最罕见的日子,它成为了国际罕见病日。此后,2月的最后一天,被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瓷娃娃,全名成骨不全症,他们的一生中可能经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骨折;哪怕一个拥抱,一次哈哈大笑都有骨折的可能。
月亮孩子,也就是白化病孩子,他们的头发和皮肤都是雪白的,极易被阳光晒伤。
“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是人们对苯丙酮尿患者的形容,他们不能吃普通的鸡蛋、牛奶、米面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他们需要终身依靠特殊食品来维持生命。
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罕见病。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千分之0.65到千分之1的疾病,也就是说1万人里,只有6~10人。
95%以上的罕见病,没有治疗方法;一些罕见病,已经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费用昂贵,只能望而却步。最终,只有1%的人拥有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
小刘是幸运的1%。她的幸运,不仅在于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费用也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
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发起人黄如方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山东的一些省市在罕见病政策上迈出一步,但是全国性的罕见病法律法规还没有诞生,很多罕见病药物还没有纳入医保和商业保险范围内。
中国有超过1千万的罕见病患者,大部分人无药可治或无法负担医药费。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