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 人物名片:
胡瑞根,普陀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后致力于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已累计义务服务社会8680个小时。现为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大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主任,先后被普陀区评为十佳群众贴心人、2001~2011新世纪10年感动普陀人物提名奖等荣誉。前不久,记者采访时,他讲述了退休10年服务社会的心路历程。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先后当过教师、乡镇领导和国企总经理。退休后,总想发挥余热多做点事,尽一名老党员的职责,而触动我做义工的想法,是我退休后重访1958年参加工作时的第一站——筲箕湾。这是一个偏僻的渔村,事隔几十年后,还是那样闭塞落后,我连续三夜没睡好觉。随后,就联络几位老朋友,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奔波3个多月,最后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筲箕湾盘山公路开通了、闭路电视开播了、公用电话免费装上了。这是退休后义工生涯的开始。
2004年4月,我报名成为沈家门街道东大社区警民联络站的一名义务联络员,后又当起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消费维权义务监督员、街道基层党的宣传员等。近10年来,已义务服务社会8680个小时,包括赞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慰问孤寡老人、慈善捐款等。
2007年5月,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大社区创建全市第一个和谐促进工作室,我被推荐为领头人,至今工作室已接待来信来访369件,其中复杂信访案例19件,调解率100%。
在调解工作中,记忆较深的有这样一件事:东大社区有位八旬王姓老人,居住在一幢老住宅里。该老住宅里的居民过去用的都是柴灶,使用煤气后,封堵了楼道里的原烟囱管道,可唯独老人还在使用柴灶,并将自家烟囱引入垃圾通道。垃圾通道密封性差,老人一烧饭,烟雾外泄,造成楼道烟雾腾腾,居民交涉无果,有人索性将烟囱砸了,并反映了烟雾扰民的问题。于是,我立即前去了解,与老人谈心,希望能考虑到使用柴灶对邻居生活的影响,后又找到老人的子女一起劝解,老人的态度有很大转变。
在调解过程中,老人提出要解决烟囱被砸的事情。由于年数太久,难以找到砸烟囱的当事人,我便给老人500元钱,作为补偿费用。在真情面前,老人感动了,终于答应不再使用柴灶,并把家中储存的柴火都丢弃了,一桩纠结了10年的“积案”得到化解。竭尽所能、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这是我余生的愿望,我会继续做下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