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的柏树桥地块早年是有名的“城中村”。后来,在该地块建起了漂亮的柏树花园小区。图为小朋友在小区的广场上玩耍。(资料图片)记者许天长
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 昨天召开的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说,今年中心城区三江片“城中村”改造计划已排定,重点是建设已启动改造的市老三区11个村的安置房。
按照计划,今年三江片“城中村”改造所涉及的安置房建设面积,高达200余万平方米。其中,拟新开工安置房2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海曙区望春村的一期安置房、江东区江南村的安置房;续建安置房面积近114万平方米,涉及的“城中村”,包括海曙的双杨、联丰、西成、后孙,江东的余隘,江北的包家、朱家;竣工安置房69万平方米,江东的史魏家村安置房、江北的湾头村安置房和朱家安置房二期,都拟在今年建成。
此外,今年三江片“城中村”改造计划完成36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国土部门表示,在集体房屋征地拆迁过程中,将着力推行“阳光工程”,做到“五公开”。
所谓“五公开”,一是公开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包括征地、拆迁、村级发展留用地政策、农民社保政策等;二是公开征地拆迁工作程序,包括征地前的确认、告知、听证,征地后拆迁方案的审批、拆迁公告、评估单位选取等;三是公开实物指标,包括被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种类、数量,被拆房屋的结构、用途、面积等;四是公开补偿安置结果,将征地补偿结果和拆迁安置结果透明化;五是公开举报电话,如果村民发现当地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暗箱操作等问题,可拨打国土“12336”专线投诉、举报。
市“城中村”改造办统计显示,去年,市三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征收集体土地825亩,拆迁住宅和非住宅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到去年底为止,已经启动改造的36个村,所有的征地工作全部完成;其中31个村的房屋拆迁工作,也全部完成。”市“城中村”改造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个“城中村”的改造,要历经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等多个阶段,只有等到村民迁入新居,这个村的改造才算全部完成。因此,安置房建设一直被视作“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统计显示,去年,三江片“城中村”改造竣工安置房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海曙胜丰村、江东宁丰村、江北永红村等村的共2766套安置房,完成抽签定位,分到了村民手中。同时,去年还新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51万平方米,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
新闻背景
全部59个“城中村”已启动改造54个
据统计,中心城区三江片共有“城中村”59个,位于海曙区的有18个、江东区30个、江北区11个。
在2005年之前,通过项目建设开发带动,有18个“城中村”基本完成改造,其中海曙7个村、江东11个村。2005年至今,正在改造的“城中村”共36个,其中海曙11个村、江东16个村、江北9个村;尚未启动改造的5个村,位于江东区的有3个,分别是明一村、戚隘桥村和宁舟村;江北2个,分别是孔浦村和压赛村。
截至去年末,市、区两级投入“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总额,已达271亿元,仅去年一年即投入了约50亿元。有约1.65万户共51587名“城中村”村民已经迁入新居;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20—30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60平方米以上。
国土部门统计显示,已改造的“城中村”村民,户均有安置住房2套以上,除自住安置房外,户均至少有一套以上用于出租。如果加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底分红,村民人均年收入普遍达到4万元以上。
城市也因“城中村”改造而获益良多。除了昔日脏、乱、差的村落,变身为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和物业、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社区外,很多城市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东部新城、湾头区块、长丰区块、轨道交通、南站枢纽、城市快速路、“五路四桥”、“断头路”打通以及保障房建设等等,也均因“城中村”改造而得以顺利开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