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在余姚一家报纸上发的还债申明
浙江在线03月01日讯 十年前,没有借条也没有凭据,余姚人老周向朋友、同事借来122万元,却因为各种变故背井离乡;十年后,事业有成的他始终无法忘记这笔巨债,在余姚当地报纸登出声明,寻找当年借钱给他的人,希望还清这笔债。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老周,他说,他所欠下的这笔钱已经不是钱,而是一份情。
10年前借了122万
记者:当年为什么借了那么多钱?
周:原因很多,还债、应急,涉及到隐私,不方便多说。
记者:那么最直接或者最紧迫的用钱地方是什么?
周:家里的变故,还有我母亲当时肝癌早期。
记者:当时你在哪里工作?
周:文化馆,做艺术方面的老师。
记者:听说你是部队转业的?东海舰队吗?
周:你怎么知道?
记者:猜的。
周:哈哈,猜得准的。1999年转业之后就到文化馆工作了,一直到2003年……
记者: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离开余姚?躲债?
周: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离开余姚并不是为了躲债,而是因为待在余姚,触景伤情。
记者: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吗?
周:当时我的婚姻破裂了,妻子背叛了我……这是我离开余姚的最直接原因。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过要还了这笔欠债再走?
周:想过,但是122万对一个小伙子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想,如果光靠打工也许一辈子都还不清,就想出去闯荡一番,自己创业。
债主没有联系过他
记者:这期间有没有债主联系过你,让你还钱?
周:一个都没有。
记者:为什么呢?
周:可能当时我在单位里做人不错吧,大家都相信我,愿意借钱给我。所以,连借据之类的凭据都没有,就把钱借给我了。
记者:离开余姚之后,你去了哪里?
周:哪里都去过,全国各地跑。
记者:那么你在外面跑,是在做什么呢?
周:我创立了自己的实业公司。
记者:是做什么样的实业公司呢?
周:这个不方便透露。
记者:那么你现在在做什么?
周:还是在经营自己的公司。
记者:当时借来的这笔钱里面,是否有一部分用来开公司了?
周:有,但是很少,十万都不到。
一直在还钱,仍有81万欠债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收入开始增长,境况开始变好?
周:2008、2009年吧。
记者:是因为做房地产吗?
周:不是,跟别人一起合伙做过房地产,但是亏在里面了,主要还是自己公司生意不错。
记者:从那时候开始还欠债?
周:不是,其实从2004年开始,我就陆陆续续在还这笔钱了。
记者:那为什么还剩下81万元?
周:我向10多个人借的钱,还有一些是当时我学生的家长,有些人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我离开余姚之后,随着自己的联系方式变更,再加上他们的联系方式也变了,所以就没有联系上。
创业十年,一直尝试找债主
记者:创业这十年,难道就没有回过余姚吗?
周:回去过。
记者:那么有没有尝试找到这些人?
周:试过,通过亲戚朋友和能联系上的老同事,但也没能找到他们。
记者:十年前的122万跟现在的122万,其实差别不小,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周:想过的,其实我2004年开始还钱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想按照银行利息算给他们,但是当时没那么做,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按利息算给他们,也许不会要,所以我在还钱的时候,都会送上几千块钱的手机或者别的东西,就当利息吧。
声明见报后,打来电话的朋友没提钱
记者:声明见报之后,有没有人联系你?
周:有的!有一个朋友打进我的电话,但是我们的对话里,没有一个字提到还钱,他只说了一句“能回来就好”……
记者:为什么时隔十年之后,还想着还钱?
周:这十年,虽然不能说每分每秒都惦记着这笔欠款,但是每次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都会很难受,像一个疙瘩一样,我就想着一定要还清它!其实十年是我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一个规划,当时离开余姚的时候,就想着要在十年里还清这笔钱,如果不自己创业,给别人打工,也许一辈子都还不掉了。我是2003年4月份走的,再过一个月,就正好十年了。
在采访中,老周比较谨慎,不愿意过多提起自己的隐私,担心会被认为是在炒作,前前后后,老周强调了两次:我登这个声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履行当初的承诺,一定要还钱。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