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4日讯 “曾经,我那么渴望工作、旅行,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孩子。现在,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那扇门的门口,伸手敲一敲,梦想就能变成现实。”上周五,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科里,肾移植患者夏夏(化名)收拾着衣物,准备出院。
1月29日晚,在温务工的湖南小伙李洪意外离世,家人决定无偿捐献其全部器官。当晚,附一医连夜开展手术,将其肝肾移植给3名患者。一个多月过去了,记者从附一医移植科获悉,三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陆续准备出院。
700多天苦苦等待
血透科是她第二个家
走出病房,夏夏的脸上满是笑容,用她的话来说,重生后,连呼吸的空气都是自由的。
“生病的时候,我总爱站在窗户前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羡慕他们可以正常生活。”两年前,刚怀孕不久的夏夏患上了肾炎,并由此演变为尿毒症。这一来,夏夏不仅失去了孩子,还踏上了血透保命、等待换肾的漫漫长路。
每周血透三次,每次都长达5个多小时。每一次的血透,对尿毒症患者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我还只有30多岁,我想好好生活。”求生的意志一直支撑着夏夏。两年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过年过节,夏夏都会准时去医院做血透,她在血透科里过了两个除夕。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夏夏忍不住哽咽,“我每天都在心里祈祷,希望肾源能早点出现。”每当被病痛折磨、绝望无助的时候,她总是选择相信生命会有转机。
一路跑进手术室
生怕肾源突然不见了
1月29日,对夏夏和其他两名患者来说,是重生的日子。“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我们三人都会相聚,纪念重生,也悼念逝去的故人。”
就在手术的前几天,夏夏接到医院来电,得知红十字会将有器官捐赠。那一刻,夏夏说不出的欣喜,连续问了好几遍,才敢相信好运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夏夏立刻住进医院,开始术前检查。
“1月29日早上,医生通知说当天要做手术,让我准备一下。”夏夏说,那一刻,她已在脑子里勾勒出未来生活的画面了。然而,从早上8点接到通知,一直等到晚上6点,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她感到莫名的害怕。
她在病床上翻来覆去,反复告诉自己,下一秒就可以手术了。等待了整整14个小时,护士拿着手术服进了病房,“我换好衣服就自己一路小跑进了手术室。”盼了太久,等了太久,此时的夏夏生怕肾源会突然不见了,只想着能快一点,再快一点进手术室。
凌晨两点多,手术顺利结束。那一刻,夏夏说自己当时就笑了,因为她知道,最黑暗的日子已经过去,因为他人的无私捐赠,她重生了。
揣着他留下的肾
她愿投入器官捐献工作
“身体养好些后,我想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夏夏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夏夏说,在病房中,她通过报纸了解到器官捐赠的信息,除了感谢,她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告诉更多的人,为器官捐献工作尽一份力。“我愿用我的一生去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帮助更多的人。”
在全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达到100万左右,而真正能够做上移植手术的只有1万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每年20万到30万人,但是实现愿望的人只有3000到4000人。在我市,每年排队等待移植的患者有近千人,而真正能实现移植的却不到百人。大部分患者,都只能在等待中离去。
同样,此次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小可(化名)也是幸运的。据了解,小可患有肝硬化10多年,在北京、上海等地辗转治疗,连做梦都希望能有合适的肝源。经历了重生,一个铁铮铮的男人在采访中也落泪了。在他看来,对患病的人来说,器官的捐赠无疑是灵芝、是瑰宝。“我一定要带着这个肝好好生活,也为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
附一医移植科医生介绍,移植患者出院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就如同获得第二次生命一样。器官捐赠是一项生命工程,代表着人类的生生不息。
【相关链接】
目前,器官捐献工作由各地红十字会负责,愿意捐献器官的群众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前往各地红十字会登记入库。完成登记的捐献者在临床上达到待捐献状态时,由捐献者所在的医院进行医学检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捐献者的相关信息报送捐献办公室,经捐献办审核后通知器官获取组织进行人体器官获取,并按照人体器官捐献标准进行判断,确保有效捐赠,最后按人体器官获取标准保存相应器官。
- 目前只有1%患者能等到器官 捐献例数最多的是粤浙湘
- 儿子挪用107万公款救母 母亲卖老宅还债“赎子”
- 首例儿童器官捐献救了5人 家人称“没后悔过”
- 尿毒症患者赵海明卖鸡续:爱心接力 市民已订购192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