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4日讯 “规划在大棚河边造一个泵站,抽上来的水经过过滤就能灌溉农田,而且项目改变了传统的漫灌,采用喷灌、滴灌技术,让作物一滴一滴喝适量水,不仅节水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更有利。”六横台门中心村中胜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范进军说。该村正在进行改造的中胜陈家山塘,将惠及下游250亩作为六横“菜篮子工程”的大棚蔬菜基地。
记者昨天从普陀区水利部门获悉,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区,该区正在探索具有海岛特色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新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塘综合整治以及灌溉泵站建设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普陀区多个乡镇地处海岛,独特的海岛地理条件,决定该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为小、多、散,虽然近几年通过大陆引水工程以及海水淡化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近年来,普陀区加强渔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相继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项目,但仍存在着水资源紧缺、保障能力弱、项目资金缺口大等问题。
自去年开始,普陀列入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计划通过三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逐步完成山塘综合整治、渠区渠系改造、配套工程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及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专项整治山塘57座,建设喷灌2300亩,微灌750亩等。其中,六横列入专项整治的有18座山塘,6个灌区,占到全区规划建设项目总数的1/3。
据悉,通过3年的建设,普陀区将基本完成全区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环境优美、具有海岛特色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对于建成后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我们还将建立长效机制,聘请专职村级水务员巡查养护,在每个项目区设立标志牌、告示牌,将项目概况、施工单位、管理责任人等内容上牌。”普陀区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朱水萍对记者说,在管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普陀区将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民自主、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机制灵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