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一直是一名普通的道路清扫保洁员。”46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环境集团物业服务发展分公司保洁员陈腊英说,“我在杭州13年了,现在每天可以在西溪湿地一边做道路保洁工作,一边欣赏周边美丽的风景,我很开心。”
“我工作时也有不开心,看到草丛里有废包装纸我会不开心,花坛里有果壳我也会不开心。我最不愿看到的是有些孩子春游秋游把垃圾乱扔,他们是未来,应该从小就被好好教育。”陈腊英说。
这些“开心”与“不开心”积累起来,成就了她的这份建议《美丽中国从环境教育抓起》,1500字的文本写得规范工整,10余处摘录了翔实的数据。她解释:“这是我们单位的同事们和我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磨的,我说不清他们就一点点的抠意思,熬了好几个晚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代表的是杭州那么多的环卫工人。”
“扫地不累,写建议真累。”第一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陈腊英笑了。
“拿扫把就要拿得像个样!”
她发明了一套清扫作业法
陈腊英2000年从安徽来杭打工,2005年进入杭州环境集团。租住在拱墅区半山的她,工作地点以前主要在上城区清江路、河坊街一带,如今又换到了城西的西溪湿地,每天上班要骑1个多小时的电动自行车。
即便条件艰苦,陈腊英始终坚持“埋头做事不计得失”。每天凌晨3时,她就走出家门,赶到工作区域。一些地方泥沙淤积,得用铁锹挖,扫完一次需要3小时,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包干区中有一长段栏杆需要每天清洗,没有人愿意做,陈腊英就主动承担。别人休息她擦洗,每天额外工作3小时,没有一句怨言。在不少同行眼中,她有一种“拼命三郎”的作风。
不仅如此,她还创作了“陈腊英道路保洁作业法”。用她的话来讲,就是自己扫出来的地,要干净得可以让人席地而坐。说着,她还拿出一份公司编制的“经典作业标准”。记者看到,作业法中写道:轻推轻扫控扬尘,城市家具擦干净;规定区域勤巡回,道路脏污即清扫……正是凭着这种干劲,她先后获得省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拿扫把也要拿得像个样!”陈腊英说。
“垃圾围城可不是美丽”
她呼吁加强环境教育
社会对环卫工人和保洁员越来越关心,让陈腊英很感动:“我们好多环卫工人即将住上市政府专门给的廉租房,在杭州有了家,真的很感谢。这次还选我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太光荣了。”
可陈腊英也发现,“大家开始关心环卫工人,但还没有开始关心垃圾,甚至害怕垃圾。”
“要建垃圾处理设施,大家都反对,最怕这些设施建在我家后院。可一个城市这些都是必备的设施啊。”
在陈腊英提交的建议中,她找了几个国外的例子做对比:“有的是报纸上看到的,有的是单位同事考察带回来的经验。”
比如,韩国釜山污水处理厂按照花园式工厂建造,同时为釜山市环境教育基地,治污宣传两不误。日本北九州静脉产业园区作为中小学生和市民了解环境的学习教育基地,成功地培养市民自觉的做好垃圾分类。
“我们天子岭垃圾处理场在900万吨垃圾堆上建起‘垃圾山上’的生态公园,还推出了‘跟着垃圾去旅游’,这都是让大家真正了解垃圾,了解垃圾处理。”陈腊英认为,只要处理到位,垃圾并不可怕,许多还可以变废为宝。
陈腊英说,“现在都说要建设美丽中国,‘垃圾围城’可不是‘美丽’。”
“把杭州建设成垃圾处理的样本城市”
她在两会上宣传自“家”的好做法
“垃圾问题看起来小,但要有好的空气、阳光、水,首先是做好垃圾处理。”在陈腊英看来,杭州在垃圾处理上有很多好做法,可以向全国推广:“应该在全国建设一个垃圾处理的样本城市,建设时走的弯路也可以总结,这样一步步带动其他城市发展建设。”
陈腊英的表述是,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西湖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到杭州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杭州通过创新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如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不暴露”清洁直运,垃圾场上建生态公园,还成为多哈气候大会外宣片的宣传亮点,就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纷纷到杭州交流学习。
“我想建成一个垃圾处理样板,对推动城市垃圾处理水平是很重要的。”
我工作时也有不开心,看到草丛里有废包装纸我会不开心,花坛里有果壳我也会不开心。我最不愿看到的是有些孩子春游秋游把垃圾乱扔,他们是未来,应该从小就被好好教育。我书读得不多,但我知道大家都把城市当做自己的家,共同爱护环境,少吐一口痰、少丢一张纸。这个城市才会美。
- 湖州市人大代表视察社会保障工作
-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邵占维于两会期间在北京去世
- 温州要跟杭甬一样做"较大的市" 张德江:是该解决了
- 人大代表替温州争取立法权 希望温州成为"较大的市"
- 浙江全国人大代表信心满怀步入人民大会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