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8日讯 30年前,《浙江日报》曾发表了一篇“做好事不留名”的图片新闻,说的是四位戴红领巾的少年在杭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帮人拎行李的故事。30年后,摄影记者谢伟民又翻出了这两张老照片,他很想知道,这4位少年现在还好吗?(详见昨天本报A13版报道)
读者搜索的力量果然强大,昨天,好多电话打进了本报热线96068:我认识照片中最左边的那小个子男孩,他叫金达澜。
四位“红领巾”当时都是高银巷小学四年级学生
认出金达澜并打进电话的冯先生,是这四位红领巾的小学同学,昨天钱报的这则消息,让他很感慨。从冯先生那里拿到了号码,记者很快找到了金达澜。
“是啊!照片上最左边的男孩就是我本人。我还记得,那会儿上报纸是挺自豪的事。我爸爸专门把这个新闻剪下来,收藏好。可惜,30年,搬了好几次家,后来找不到了。照片上另一个男孩叫吴英华,最右边的女孩叫陈洁,另一个名字一下想不起来,时间过去太久了。”
金达澜说,那时,他们四个都是高银巷小学四年级学生,1985年他们小学毕业。
“老师提倡我们上街去做好事,我们4个是一个小组,那天刚好去了火车站,碰到了这位上海来的记者。”
金达澜今年已经41岁,在杭州城西开了一家机械厂。有点可惜的是,他昨天在桐庐,没能见上面。“现在工作忙应酬多,很少和同学联系了。真没想到30年后,这照片还能被翻出来,挺激动的。”
30年前的班主任,看着老照片喊出4个学生的名字
记者找到了高银巷小学,希望能通过翻阅资料,找到另外三位同学。校长说,毕竟过去了30年,变化太大了,即使有登记在册的档案,翻找起来也不容易。
好在,在校方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当年这四位红领巾的班主任,今年已经70岁的董慧峰老师。
当董老师看到昨天钱报上的老照片时,更加激动:“是的是的,都是我的学生,从左到右依次是金达澜、吴英华、陈洁,最高个女孩是来小花。来小花住得最远,在郊区。金达澜我印象很深,他家就在学校边上,我经常去家访,这孩子聪明。吴英华很老实。而陈洁的父亲也是老师,和我是一届的,但不是一个学校。”
董老师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这份记忆力真让人佩服。
意外惊喜,陈洁也找到了
昨晚7点21分,记者正在办公室写稿,突然有位15岁的小姑娘给96068打来电话:“照片中最右边那个挂钥匙的,是我妈妈,她叫陈洁。”
电话里,陈洁难掩激动,“听说报纸上有我30年前的照片,我还很奇怪嘞。”
“我记得来小花住在虎跑那边,当时那边就是挺远的郊区了。照片上的地点,就是现在城站火车站大厅广场的位置。我当时也保存了这篇新闻的,但后来搬家搞丢了。”
现在,陈洁在铁路北站工作。
30年后来场同学会吧,当年的你在哪里
很多时候,即使生活在同一城市,因为工作忙生活忙,同学们之间的联系并不多。但有时候,又是那么奇妙,因为一张老照片,往事浮现心头,同学情谊再次被提起。
昨天打进热线电话的还有一位曹先生,也是这个班的同学。他说,今年过年时,还和几个同学聊起来,想搞一场同学会。发愁的是,30年过去,很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系。“刚好凑巧,你们登了这张老照片。所以,我们也想拜托钱报帮我们喊一声:请1985年从高银巷小学6(3)班毕业的同学,赶快和我们联系吧。”
作为班主任的董老师也很感慨:“我教了那么多学生,不一定每一个都记得。如果能搞这么一次同学会,我也很想参加。”
四位红领巾中,还有吴英华和来小花没找到,你们在哪儿?老师和同学都惦记着你们呢!
- 大四学生骑车带人穿路口被劝导 称政策变化快难适应
- 永嘉一小学老师亲戚开书店 600学生“被指定”买书
- 四川一大学生误入传销窝被解救
- 六旬老太街头摔伤 杭高学生守护相救 雪中情暖人心
- 绍兴将加强据学校附近违章管理 保持校门口需畅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