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不少地方的农房改造集聚点,房子已经结顶。资料照片
2011年11月,温州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与试验项目,成为全国18个试验区之一。
2012年3月,温州获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国内首个金融综合试验区。
2012年9月,国务院医改办下发批复,将温州作为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
2012年7月和12月,两个与民办教育相关的国字号大会相继“落户”温州,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经验总结。
浙江在线03月08日讯 改革,是谓除旧立新,承前启后。当外界对温州敢为天下先的由衷褒扬逐渐变为固化标签,当温州经济和企业急需新一轮助推引导时,温州在城乡统筹、金融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办学等多个领域迎来了改革的“上下联动”。顶层设计加上自己对自己“动刀子”的勇气,温州正在新一轮改革之路上寻找经济、社会、政府的三大转型。
热议金融综合改革
破冰之后更待深化
【核心内容】
去年3月,国务院批准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温州量身打造12条金改总体要求。同年11月,金改细则落地。
承接国务院金改12条的主要框架,细则就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管理机制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等十二个方面提出要求。
【最新进展】
本月28日,温州金改即将满一周岁。一年间,这场改革为本地的金融生态带来哪些变化呢?
市金融办表示,过去一年的工作重点在于推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区域资本市场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旨在加快构建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617.92亿元,增速超过经济发展速度5个百分点。在贷款结构上,中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99.53亿元,占本外币贷款增量的64.7%,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支撑。
比如在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上,通过打造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温州指数来实现民间资本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而作为“曲线”吸引民资入股银行的重要手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是温州金改的“重头戏”之一。此外,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上,《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已列入省人大的立法计划。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黄作兴(中国江南控股集团总工程师)
金改要实现引导民资之水浇灌实业之田,使民资民企双赢,就要在两者之间建立信任,其关键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让民资对民企诚信度有据可查,放心投资。
当前,正规银行已侧重向经营上规模、信用度高的企业放贷,民资投放的空间集中在信用风险高或无法查询其信用的客户,这种风险收益的不平等导致民资投向实业时心有顾虑。
建议建立国家信用体系机构,实现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信息共享,将其列为公共服务,由国家财政负担。重中之重是建立全国性的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主导的企业征信系统,提升银行和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认可度,分离发展潜力好和潜力差企业之间的互保关系,加大盘查力度切断毒瘤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蔓延,使整个社会稳定都受冲击。适度引入民资,支持私营征信机构开展市场化运作,抓紧制定社会征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在征信查询同时注重保护公民企业隐私。
【市民有话说】
对关注金改的民众,尤其是“嗷嗷待哺”的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无不希望金改的步子更快一点,也能更大一点。“我希望有更多为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机构可供选择,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的建立也能更快一点,摆脱过去熟人社会的依赖。”一位小企业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温州市委党校教授诸葛隽认为,金融改革做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于建了几栋楼,有多少硬件,而在于温州的老百姓和企业去融资是不是更方便了,资金是不是更便宜了,老百姓钱生钱的机会是不是更多了。对温州金改的目标,她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使实业经济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获得的资金成本全国最低,借贷效率全国最高,专业化程度全国最优。“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温州就能够成为温州本地乃至全球温州人企业的借贷中心,那么温州的金融改革就真正成功了。”
热议统筹城乡发展
破除障碍改革惠民
【核心内容】
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全力抓好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全面加快温州转型发展。
【最新进展】
去年,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和6个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瓯洞一体化”改革启动实施。截至去年底,温州启动市区“城中村”改造,开工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实施农房改造集聚3069万平方米,新增集聚率6.2%。完成440个待整治村环境整治。随着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深入,温州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工作,目前全市已形成城市社区177个、农村社区612个的城乡新型社区格局。此外,全市股改累计完成5321个村,完成率98.41 %,地改累计完成4995个村,占应组建总数的99.24%。全市所有涉农镇(乡、街道)建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机构,创建土地流转示范站(中心)2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16万亩。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林垂午(平阳县善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
我是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我要把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把农民的声音带到全国人代会上。温州山区有很多地都荒着,因为这些山区的子孙都在外创业就业,农村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孩子。虽然有些农地实现了承包流转,但大部分土地、特别是山地林地年轻人不愿意种,老人种不动,这些地到底谁来用?
国家现在鼓励工商资本下乡,但农业规模经营仍有障碍,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土地规模流转。农业种植有一个过程,要过三五年甚至六七年才有产出。如果一个土地承包经营项目是十年规划,可能到了后期开始有产出的时候,农户开始不愿意流转承包了。目前农户本身签订长期流转协议的意愿就弱,再加上部分农户缺乏契约意识,即使签订了流转协议,仍很可能不遵守或毁约。当发生这种情况,村居、乡镇、公证等单位部门有效维护承包方利益的意愿和手段都很弱,使得承包方难以持续经营。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破解农业规模经营和工商资本下乡的最大障碍。
【市民有话说】
叶海荣(基层干部):我所在的村是横渎村,与市行政中心的直线距离只有500米,但是和所有的“城中村”一样,居住环境脏乱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11年,作为鹿城区“城中村”改造试点之一,横渎村的旧村改造被提上议事日程,开展前期工作。本月18日,入户丈量将正式启动。而其实早在2002年,村里本可以进行改造,但当时由于村民对政策不理解,使得改造计划被迫搁浅。此后,改造、拆迁……大家屡屡听到这样的“风声”,但却一次次落空。
去年,“三策合一”改造安置政策出台后,补偿标准更清晰更明确了,这也就消除了不少人观望情绪。同时,区内其他村的改造轰轰烈烈,也带给村民很大的触动。对于村民来说,政策公开、公平、公正,他们的心就敞亮了,也就愿意配合政府的相关工作。“城中村”改造是一件大事,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办好,所以除了村干部,希望街道及上级部门能再多一些辅助和帮扶。
热议社会力量参与办医、办学
医教改革迎来春天
【核心内容】
近年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医、办学是温州发展民生事业的主要思路。
2011年,温州被列为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破冰出台了民办教育“1+9”文件,借助清理各种歧视性政策,确定对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事业法人登记,支持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办学等举措,破解民办教育在师资、产权、税费等方面的发展障碍,为民办教育改革迎来新春天。
而后,温州又创新实施社会资本办医改革试点,“1+11”文件的出台为社会办医的提升发展提供指引与助力。全市民营医院不仅可以在审批准入、医保定点上与公立医院一样享有平等待遇,医生可以享受公立医院标准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且在用人、用地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也有了更多优惠。
【最新进展】
去年一年,是温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试水之年。目前,全市首批100所试点学校已完成分类登记,为学校“正名”,税收、收费、财政、土地等各项优惠措施逐一落实。一年多来,民办学校获得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已超过1亿元。全市由此兴起教育引资热潮,市教育局推出的绣山中学、籀园小学等7大重点招商项目,来自温商的咨询不断。去年,温州基础教育阶段首批推出10个项目,30多亿元的温州民间资本涌入。针对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温州又相继出台了5个配套补充政策,形成了升级版“1+14”政策体系。
利好政策在前,社会资本进军医疗领域热情也空前高涨,首批引进社会资本已达55亿元,签约项目16个,其中美国CHC(美国医院集团中国医疗有限公司)和市肿瘤医院合作项目已完成框架协议签订,康宁医院提升工程开工建设,苍南佑康医院一期近期准备开诊……引资项目一一落地实现,鼓舞人心。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瞿佳(温州医学院院长)我们应该改变一个观念:即我们常常把教育、医疗机构分为公立和民办两类,其实更应该以营利和非营利来区分上述两类社会事业。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大力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办医。
但医教机构具有的重大社会影响力,意味着我们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同时,还应为之设立准入的门槛、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等标准。这就需要实现医教事业管办分离,改变当前政府部门既兴办又管理医教机构的格局。比如,成立医管局或教管局,让政府力量去做管理者,对社会兴办的上述机构进行评估、准入和评等;在机构投资兴建上则对社会资本一视同仁,甚至在当前阶段还要倾斜支持。让社会力量自主去选择兴办的医教机构是营利还是非营利性质,形成在第三方监管下的医教资源自由流动、医教机构充分竞争,深入推进教改、医改。
【市民有话说】
潘冬莱(国企员工):温州民间资本丰富,如何把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发挥出来,是发展民生的关键。但现在市场上民办教育、医疗机构很多,鱼龙混杂,政府的监管几乎就是空白。像一些儿童教育机构里教师的资质、办学的实力,只能依靠机构自身宣传,而作为家长却只能靠口口相传来做选择。久而久之,对于民办医院或者学校,大家都有诸多不信任,总认为民办不如公办。
我认为,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应该由政府主要承担责任,社会参与作为有益补充。在提供各项利好政策之余,政府应该做好裁判员、监督员,制定严格的准入和管理制度,保证办医、办学质量,让老百姓放心享受社会办学、办学资源,让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充分释放出来。
- 【钱江晚报】7.5%经济增长目标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创造宽松环境
- 7.5%经济增长目标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创造宽松环境
- 申报鱼类产业提质增效项目 助秀洲渔业转型升级
- 丽水市青田县“个转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 温州市政府出台8条政策措施 5方面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