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9日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连日来,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争相献计献策。
加快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科技学院院长杜卫有一个愿望:拥有一个恒定保温在30℃的杯子。
“现在的保温杯,都是以保温100℃为目的设计的。可是我们喜欢喝绿茶,水的温度并不需要那么高。”在杜卫委员看来,社会越来越需要能研发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应用科技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我们需要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杜卫委员说,建立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于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特色则紧密联系和依托地方支柱产业和相关行业。”杜卫委员说,现在很多人有误区,觉得应用型就是技术工人,这样的想法要不得。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同样应该具有学术追求和科学精神。国家要从立法上确立应用型高等教育这一类型,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资源配置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杜时贵也表示:“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成为一个教育类型,而不再是低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教育层次,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使职业教育结构合理、完整并且层次分明,而不是止步于专科层次的教育,否则这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支撑不了今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树立“技术光荣”社会导向
在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多相流动研究室主任樊建人看来,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现在很多高校和社会人才培养结构与需求结构差距很大,导致双方供求不合拍。”樊建人委员说,现在社会更需要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应该将实践能力放到与理论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我们企业来说,招收应届毕业生时,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全国政协委员、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张泽熙看来,高等院校在进行教育结构设计时,必须明晰培养方向,“现在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我们更需要这类人才。”
张泽熙委员建议,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资源的投入必须跟上,“既要为这部分人才提供符合预期的收入与保障,更要在社会上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我有技术,我是人才,我很光荣。”
走产学研合作培养道路
在杜卫委员看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走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即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组成联合体,共同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着力建设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是关键,“现阶段,应该通过立法、减税让利等举措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投入、政策引导等途径提高高校参与企业、行业科技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发展。”
“高校与企业合作,政府也是主角。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进行扶持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此作出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说,所有的政策、措施都要落到实处,“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应用型人才教育一时的热情和关注,而是从长远出发,切实为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