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术,医生抱团协作完成。
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今年74岁的老王,两个多月前开始经常有胸闷气急的感觉,当他被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时,全身浮肿,不能躺下睡觉,整天气喘吁吁,说一句话,断断续续,很吃力。这是因为保证心脏血液正常流动的开关——动脉瓣失灵了。
生了这种病,如果不能换一个功能健全的动脉瓣,50%的人熬不过半年!可要换这个零件也不容易,因为医生在紧接着的一系列检查中发现,老王不但心脏有重病,肝肾等功能也不行了,如果做个常规的换瓣开胸手术,命悬弦上,风险太大。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切开胸,就救他一命?在国外,幸运的病人是通过微创手术,更换这一心脏“零件”的;但目前在国内,仅个位数的成功案例。老王能否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前天,老王做到了。昨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已好好地躺下睡了一晚上,起来连续说上五分钟话,也不觉得累了。在一旁看着他的主刀医生、国内著名的心血管专家王建安教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我省首次尝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终于成功了。“手术中,我们没有打开患者的胸腔,而是在他的大腿根部位打了两个洞,借助动脉通道,把零件送到心脏所需位子,换好了动脉瓣。”
大腿上开个小孔,插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
老王的手术,是前天下午进行的。一个多小时之前,同样因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住院的李阿姨,也完成了介入手术。
昨天早上刚过8点,在浙医二院一间会议室里,主刀医生王建安向记者还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对新技术的尝试总是保持着高涨的探索精神。
目前常规的主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需要在胸部正中切一刀,然后在体外循环支持、心脏停跳的状态下,进行置换手术。
尽管外科医生对这一技术已十分娴熟,也救治了无数的垂危病人,但对病人和家属来说,这样的手术,听着都心惊胆战;而对老王这样年纪大、还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人来说,即使心理上能接受,身体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如此巨大的创伤。
如果不手术,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我们医生有责任想更好的方法,去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
手术当天,王建安在老王大腿的动脉上,开了一个圆珠笔芯大小的口子,将一根6mm粗细的导管,插进动脉。
浙医二院心内科医生刘先宝是当天手术的助手。他解释说,腿上的大动脉,大约7、8毫米粗细,“通过这条通道,先往心脏里送一个球囊,把重度狭窄的主动脉瓣扩张一下;再把支架送进去。”
刘先宝告诉记者,动脉瓣膜手术中使用的瓣膜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瓣膜,是金属材质的;另一种是生物瓣膜,比如猪心包材质的。
介入治疗中只能使用可以伸缩自如的生物瓣膜,因为瓣膜必须通过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送到心脏;导管撤出后,支架就像降落伞一样自动散开,支架内附着的人造瓣膜也就随之打开。
手术台上,不见了刀光血影,不到2个钟头就顺利完成。
台上两小时,台下两年功
两小时另辟蹊径的手术,之前可是花了整整两年的准备时间。
这种手术,1992年第一次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2002年一位法国医生首次对人体进行了这项手术。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5万名左右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
而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近期只有上海中山医院等个别医院开展数例这样的手术。
“我们团队早就关注到了这种方法,我到欧美国家多个中心去考察,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考察、学习和准备后,才决定开展这个手术。”
王建安说,如何准确地打通外界和心脏的通道,是该手术最大技术难度之一。
“一根导丝,从大腿通到心脏,七拐八拐的,路上可能状况百出,比如动脉硬化,那么脆弱的动脉,导丝要如何通过?”
“心脏瓣膜钙化,导丝很难穿进去。”
“人造瓣膜送到心脏里头,放在哪个位置合适?太高太低都不行,差之毫厘可能反而要了患者的命。”
为了找到合适的瓣膜尺寸,老王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做了心脏超声;除此以外,还有CT、造影,确定老王的血管和瓣膜情况。
王建安告诉记者,前天下午在手术室里的,除了心内科医生,还有心外科医生、麻醉师、心超医生、放射科医生、护理人员等20余人。
“如今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归功于这个团队的合作,还有医院现有的杂交手术室,以及每年几千例心脏介入手术的成功操作经验。”
相关链接
这项技术
可以挽救怎样的病人
老王获救了,面对查房的医生他不停地说“谢谢”。医生乐观估计,如果恢复顺利,老王5~7天后就可以出院了。
这样的技术可以挽救怎样的病人?
医生认为,在中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20万主动脉瓣膜病变的患者等待治疗,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难以承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
对这些病人来说,TAVI手术无疑是个新希望。
TAVI手术目前锁定的目标人群是,年龄大于70岁,不能承受外科手术的病人。
谁在加速瓣膜老化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老年性疾病。王建安告诉记者,想象一下,心脏瓣膜就像一个水龙头,用的时间长了,阀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水龙头总是关不牢,或者生锈了打不开。
前一种情况,会出现主动脉关闭不全;后一种情况,就是动脉瓣狭窄,口子太小,血液送出心脏不畅,其他器官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补充,就会出现胸痛、昏厥,甚至猝死。
为什么瓣膜会先于心脏其他“零件”老化呢?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王建安说,这个病主要和年龄有关,但是一些基础疾病也会影响它退化的速度,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但瓣膜是慢慢老化,一开始没有症状,随着老化程度加重,会出现运动后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了,所以只是减少活动量,不会想到是心脏“零件”退化,所以不会就医。
“像上述两位患者,如果不做手术,很可能在数月内死亡。”王建安解释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