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心脏瓣膜坏了,就只能打开胸腔,换一个瓣膜。这是个大手术,如果身体底子不好,医生都不敢开这样的刀。所以,不少上了年纪的严重患者,只能坐等死亡,大多数人活不过半年。
杭州73岁的李女士和74岁的王先生也得了这种病,在病魔的折磨下,全家人一度绝望。
当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告诉他们,目前世界上有一种最新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他们毅然选择了这项手术,成为省内首批吃螃蟹的人。
前天,他们成为我省首两例不开胸换瓣膜的人,给许多高龄患者带去了希望。
高龄患者开胸手术存在高危因素
瓣膜是什么?瓣膜就是人体血液流通的一道阀门,如果极重度狭窄,就意味着阀门堵塞,心脏里的血很难流出去,造成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心脏负荷过重,出现昏厥、猝死、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
去年年底,王先生的瓣膜就出了问题,晚上都不能平躺睡觉了,全身还出现了浮肿。心脏超声检查后,发现心脏的射血能力只有25%。
“一般正常人都大于50%,他连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瓣膜极重度狭窄是主要原因。”王院长说。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李女士身上,她是一位二叶式主动脉瓣极重度狭窄患者,钙化严重,还发生过脑中风。
据国内不完全统计,像王先生李女士这样,不适宜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大概有4-5万人,大部分人是因为高龄逐渐导致的器官老化。这两名患者之前去过国内多家著名医院的心脏外科就诊,但因为身上存在多个高危因素,都被外科医生“劝退”了。
“两年前出现了一种不用开胸就可以置换瓣膜的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考察、学习和准备后,我决定开展这个手术。”王院长说,这个手术可以惠及到许多人,不过作为一项新技术的问世,也有许多风险。
给患者的心脏上放了朵“莲花”瓣膜
两年来,在反复讨论手术各种细节的同时,王院长率领的团队,也在细心选择首名患者。最终,杭州的李女士和王先生成为首批接受该手术的患者。
这个手术有一个非常专业的称呼,叫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做过心脏支架的人,对这种手术方法并不陌生。现在就是把放支架的手法引用到瓣膜置换上,但是与前者相比,后者难度更大、风险更高。
每个人主动脉上的瓣膜大小是不一样的,太大太小都不利于心脏。手术前,需要多科配合,确定植入瓣膜的大小。
用作置换的瓣膜,外面是一个金属支架,内部是一个猪心包做的瓣膜,折叠后的直径有6毫米。它经由股动脉,放入导管,再通过导管释放这个状如莲花的瓣膜。整个放入过程,对主刀人员的技术考验非常大,要做到非常精确,需要主刀人数十年的经验积累。
“全球能做这个手术的人不多,国内近期只有上海中山等少数医院开展过这样的手术。”王院长说。
目前,这项技术仅仅适用于70岁以上,不适宜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但以后的发展趋势应该会应用到更多的瓣膜病上。和开胸手术相比,这项技术全程仅需要2个多小时,而且心脏不用停跳,不需要体外循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大大减少。
此次浙医二院的两例手术替补了浙江省的空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