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名列“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余姚中村吗?
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晨间薄雾、日暮炊烟,石墙黛瓦、画栋雕梁……盘山公路的尽头,藏着一座座被时间遗忘的村庄。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中,宁波有6个村入选:余姚市鹿亭乡中村、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
可是,本报接到读者电话称,余姚市鹿亭乡中村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正在变成小洋楼!记者赶往中村调查。
中村村民:房子翻新一下,“自己住着舒服”
根据记载,中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村中有两个著名文保景点:白云桥和仙圣庙。
走进中村,记者见到了一幢幢光鲜亮丽的小洋楼。在贯通村子的公路两边,还有新的小洋楼在兴建。村民们说,造新房子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原本这里是一排老房子。”村民王小唐(化名)指着公路两边告诉记者,这两年,公路两边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翻新房子。
王小唐又指着其中一栋楼说,这是他家去年翻新的房子:“看别人家也在翻新,我家也搞一下,自己住着舒服。”至于新修的房子跟古村的整体风格搭不搭,王先生没有想到过。他说,村里有条件的都在搞,为什么我就不能这么搞?
但也有人还守着老宅。
村民陈舟(化名)告诉记者,其实也羡慕人家翻新房子,可他家没条件翻。
不过他很怀念过去村里古色古香的风貌:“三四十年前,这里是一片一片老房子。瓦片是青的,墙壁是石头砌起来的,看起来是很好的。你看看现在,新修的房子一幢一个样子,不中不洋,看起来很生硬。”
中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村民口袋里有钱后,就想把老宅翻新一下,住起来也舒服。这么想本没有什么错,但都是按小洋楼来翻新,“看起来太不舒服”。
这位工作人员说,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翻新自家房子会影响村子风貌。不过,村里正制定保护规划,也许会辟出一块区域,专门给村民建房,尽量保护现有老建筑不被破坏。
两种保护模式:补贴翻新但修旧如旧,引进公司经营古村
记者走访了与中村并列“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的余姚大岚镇柿林村与余姚市梨洲街道的金冠村。
余姚大岚镇柿林村几乎所有的房子都以石墙为底,加上黑色的瓦片,简直是一幅江南老派民居风情画。偶有几幢民居外墙白得耀眼,却也不事张扬,规规矩矩地藏匿在古宅群中。
柿林村的沈书记说,2002年开始,村里依靠丹山赤水景区和村子里的传统风貌,吸引了不少游客。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古村落资源,2006年左右村里就制定了保护规划。外墙特别白的房子,大多是翻新过的,但翻新前必须审批。先打报告到村里,再到大岚镇的城建办审批。
“审批出来的有,但是很少。”他说,即使审批通过,也必须按照村里的要求“修旧如旧”,一楼必须用石墙,风格必须和古村配套。比起普通翻修,这将多花不少钱,对此,村里会给予补助,“比如建石墙大概需要400元一平米,村子里管报销60%。去年一年,我们就投入了300万元,用于古村落提升。”
金冠村的办法是引入公司经营村子。
金冠村由金岙村、里冠珮和外冠珮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村里大部分是老房子,偶有几座翻新的楼房,样式也还算古朴。
“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到外面工作去了。”金冠村朱书记说,因为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少,他们就想到了招商引资,引入大公司来经营村子。经营收入,用于村子的保护。
朱书记说,从2011年开始,村里就已经开始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保护和设计规划方案。在古村落风貌最漂亮的冠珮,有4个大组的183户人家同意把自己不常住的老宅租出来,交给村里委托旅游公司来经营。
“在翻修老房子的时候,我们要求跟原来的风格一样。”朱书记说,这些老房子的翻新保护,预计需要投资1.5个亿。村里已投了2500万元用于整治公共环境,为的是尽量跟原有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专家:古村翻新必须规划先行,把握好尺度
记者随后采访了宁波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周航老师,周老师在古村落保护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周航表示,古村落其实并不是某个时期的定格,而是一个仍旧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有机生命体,在保护古村落原汁原味的同时,还要给村民一个出路,这就要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修旧如旧。
“古村落最吸引人,或者说最吸引市场的,就是它经过时间积累、沉淀的韵味。”周航说,这个韵味,其实并不光包括建筑群的样貌特色,还包括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原生态的习俗。
“如果人都没了,那古村落就成了一个空壳。对村子的功能重新定位设计,比如说发展旅游,使其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规划必须先行,同时必须把握好尺度,过于商业化其实也是一种破坏。
消失的古村落
根据2012年新华网的调查,我国的城镇化率已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1年的51.27%,城镇人口首超农村,达到6.9亿人。城市化浪潮、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负面效果,是使成千上万个古村落面临威胁。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介绍,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其中只剩下两三千个村落仍保存着和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特色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一数字,在2005年的时候,还有5000个左右。
村民迁居新房,旧房又没人理会,失去人居的老宅迅速破败,而这些新房又破坏了传统建筑风格的风貌。另一方面,一些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被人为“空壳化”,成了周航所说的“空壳”。
新华网的调查中,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古村,在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但7年后,村里还是起一座座崭新的红砖瓦房,古风古韵完全失调。
可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浪潮中,古村落的存亡,关键点就在于解决遗产保护和旧房改造之间的矛盾。
- 聚赌寻求保护 派出所所长收礼为赌徒服务
- MM们,大姨妈来的时候你的卫生巾保护好你了吗?
- 24人作品限制出境 国家文物局增补已故书画家保护作品
- 龙泉兰巨乡炉岙村:加强环境保护 生态富村路更宽
- 李科平代表建议——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