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胡丽川、钉秤手艺人胡岩华、箍桶手艺人胡振华、钉秤手艺人胡茂秋。
浙江日报杭州3月20日讯 “现在永康有许多手工艺都已经失传,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手艺人还在支撑着‘百工之乡’的牌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敦基等人在经过3年调研、整理后,今天推出70万字的《永康手艺人口述史》。这部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口述史,详细记录了卢敦基等人与永康30位手艺人的对话内容,揭开了一幅“百工之乡再无百工”的画面。
手工艺的起源,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手工艺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操,更加快了社会的进步。古时四民,士农工商,手工艺人与每家每户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永康,在诸多典籍中享有工艺之乡的盛名。但是如今,当地手艺人已基本绝迹,年轻人也不太可能去学手艺了。卢敦基说:“本书是对永康一地社会生活状态的研究成果,我们想以此书来怀念往昔的美好生活。”
因为其无,才显珍贵,用这句话来形容“百工之乡”的手工艺生存现状,最恰当不过。“3年前我跟随几位编者一起开始口述史的收集、整理工作,记得当时就有很多手艺人告诉我,因为无人传承、经济效益差等原因,将不再从事手工艺。”出生于1994年的胡肇沧负责对口述人的拍摄、录音工作,他曾在这3年里多次走访同一位手艺人,“第一年还找得到,第二年就大门紧闭,杳无音讯了。”
卢敦基调查发现,在手艺人不再吃香、依靠手艺不能维持生活的背景下,许多手工艺门类都无法招到传承人,于是这些手艺人只得选择其他的生存手段,祖传技艺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而且,永康手艺人群体目前正趋向于老龄化,《永康手艺人口述史》中提到的手艺人里,年纪最大的已94岁,最年轻的也有近50岁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还会去学门手艺养家糊口,70年代的人根本不会再从事这一行业了。”卢敦基遗憾地说,永康的“百工之乡”名片,会随着这批老手艺人的逝去而离开大家的视线。
做漆、凿花、交椅、串蓑衣……每一门手工艺的历史,都刻画出一幕幕生活百态。今人再看这些早已不再使用的竹篾、打蜡,只余下流转的岁月镌刻其上,让人无限感慨。为永康手艺人编辑一本口述史,正是希望以更丰富的群体记忆来充实历史,“许多手艺人在口述时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向社会传达这一情感,才是本书的核心。”
打开书,让永康手艺人的百态走入我们的心情吧。
-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永康将办国际机械装备及工模具展
- 看凿花、镶牙、打铜的绝妙 听永康手艺人口述的历史
- 看完《妈让不够优秀的我消失吧》 永康一女学生跳楼
- 王永康任丽水市委书记 黄志平提名为丽水市长候选人
- 车祸理赔时死者身份成谜 永康正在制订相应办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