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助力,天山“白灵菇”落户龙泉
浙江日报讯 70多年前,浙大在龙泉设分校,龙泉因此成为浙大永远的精神家园;6年前,双方首次开启了市校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浙大因此成为龙泉发展的坚强后盾。
2013年,浙大和龙泉又一次掀开合作新篇章,合力探索协同创新健全山区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要素保障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全面开启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合作的新篇章。
3月18日,在浙大和龙泉市共建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点启动仪式上,浙大有关学院与龙泉市有关部门、企业签署了13个合作项目的协议;举行了浙江大学——龙泉市合作共建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点、谭建荣院士工作站、浙江省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龙泉医院、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龙泉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揭牌授牌仪式。龙泉市还向浙江大学杨辉、俞小莉、胡树根、汤一、陈再鸣、汪炳良、张金枝、周永广8位专家颁发了龙泉市产业首席专家聘书。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龙泉共同组织实施“15582”工程。更多的重要合作项目被摆上日程表:每年50个项目、共建8大平台、幸福指数课题研究……浙大以自己强大的智库,强力回报抗战烽烟中曾经支持学校办学7年的龙泉,而龙泉则以自我加压的巨大勇气、时不我待的极大锐气、事在人为的蓬勃朝气,加快“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步伐,探索山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浙大主要领导说,支持龙泉的发展是浙大的历史责任,龙泉是浙大的第二故乡,浙大人要尽我所能,全力支持龙泉的发展。浙大将立足龙泉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为龙泉市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使龙泉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说,龙泉山区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决定了走山区经济科学发展之路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势在必为。背靠浙大,如虎添翼,依托浙大雄厚的科研力量、人才优势,新一轮的合作,必将帮助龙泉破解发展短板和瓶颈,推动转型发展、借力发展、特色发展,最终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龙泉也一定能为浙大推进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大幕拉开,一个崭新的大时代蓝图奔腾而来。
15582工程
协同创新共建“一个点”:
即浙江省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点,合力探索协同创新健全山区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要素保障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合力助推龙泉“五大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特色农业(龙泉金观音茶叶、香菇、黑木耳、灵芝、高山蔬菜、生态畜牧业、竹木及深加工)、汽车空调(工程机械)产业、青瓷宝剑及文化创意产业、金属制造业、生态旅游业(休闲养老养生经济)。
实施“50个合作项目”:
围绕山区科学发展,每年实施50个以上科技类、产业类、社会事业类等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合作建设项目。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浙江大学把龙泉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实践平台,鼓励和支持学校各部门、各院系所积极主动与龙泉市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龙泉市主动承接浙江大学项目、智力的转移,积极支持并引导乡镇、部门、企业与浙江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学校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协调互动。
双方合作共建“八大平台”:
根据龙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联合共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龙泉医院、龙泉汽车空调产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院士工作站、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龙泉培训基地、龙泉浙大中学、浙江大学龙泉司法档案研究中心、龙泉青瓷产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大学龙泉现代农业科技园、浙大—龙泉人才交流培训中心等八大平台,助推龙泉取得新发展。
探索研究“两大课题”:
开展山区科学发展龙泉模式和龙泉市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研究,为欠发达山区建立一套具有可行性、操作性、长效性、统一性的衡量幸福感指标体系。
- 浙江省加强与中国人寿合作 签署40亿元保险资金项目
- 世界睡眠日 下沙大学生的睡眠现状并不乐观
- 下沙交警邀请大学生做监督员 随手拍不文明现象
- 夏宝龙李强与清华大学陈吉宁胡和平座谈
- 【今日会生活】3月21日:杭州下沙大学六成学生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