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持续半年之久的尚德破产风波终于尘埃落定,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详见本报昨日23版报道)。光伏巨头的倒下,不禁让我们反思,在各界不断唱衰光伏业的当下,谁来为过去十年里,中国太阳能产业迅速扩张、以致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买单?
尚德市值在去年便蒸发了60%
去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一直新闻不断。A股市场中,超日太阳的“董事长跑路”风波刚过,而今在美上市的尚德电力又成为光伏业的另一个伤疤。
事实上,尚德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自2012年7月宣布成为莫须有的德国债券欺诈案受害者并且损失了5.6亿欧元之后,尚德再也没有发出过财务报告。而尚德的市值早在2012年便蒸发了60%,其在2012年3月之前的4个季度共损失了6.46亿美元。
如此光景与八年前相比,恍如隔世。尚德电力股价也已从2007年的85美元高点跌至目前的0.6美元以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股。
更令人欷歔的是,此前无锡尚德一度还作为光伏产业的领军者,在国内的光伏业享有盛誉。其掌门人施正荣个人身价也在2006年最高峰时达到186亿元,被称做“绿色英雄”,而今却在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
尚德可转债到期无力偿还
值得一提的是,尚德电力早先已收到3%可转债托管人的通知,即2013年3月15日到期的可转债,仍有5.41亿美元的未支付金额,已经违约并要求尽快付款。该违约事件同时还导致尚德对包括国际金融公司和一些国内银行在内的其他债权人的交叉违约。
虽然尚德一度发布公告称,已经与超过六成的可转债持有人达成债务延期协议,同意将其偿还日期从3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但这一公告并未解除市场对其危机的质疑。
尚德电力——这个国内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成了中国内地首家出现公司债务违约的企业。
理性缺失引发“光伏热”
不可否认,光伏巨头尚德的倒下只是国内光伏产业大萧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光伏业作为“绿色GDP”受到各地政府的追捧,在贷款、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也毫不吝啬。
2005年,在无锡市政府的帮助下,无锡尚德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后,相继退出。同年底,各路资本共同募集8000万美元,助力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内地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
揪心的是,彼时也正值光伏业利润的最高期,尚德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投身于光伏,各地政府也纷纷效仿,“光伏热”就此展开。
在浙江,高峰期该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万千瓦以下。越来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导致竞争加剧。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10%左右。
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记者道:“供过于求起码有一倍多,全球市场需求在2000万千瓦左右,产能却达到4000万至5000万千瓦,多余的2000万千瓦只能淘汰。”
光伏悲剧谁之过?
但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欧洲等国家开始削减光伏补贴,刺破了国内光伏产业的泡沫。“为求利益,盲目上马,不从长远考虑,一直是光伏行业的隐患,欧债危机加速了它的爆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
大环境的恶化,让严重依赖出口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洗牌”阶段,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2012年下半年,多晶硅投资泡沫也开始破裂,全国43家多晶硅企业共计停产30余家,行业哀鸿遍野。
“在过去,即使存在产能过剩和巨额债务,也还没有企业破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如今尚德率先进行重组。也许在这以后,随着产业的整合,还会有更多太阳能企业由于管理问题或市场短缺而开始调整战略。”
现今,尚德破产事件已被视为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前景恶化的标志。当初银行为什么对尚德这样一家企业出手如此大方?在我国,为何盲目上马、产能过剩的悲剧反复上演?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值得各界反思。
光伏业洗牌在所难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11年的每瓦1.4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1年统计的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在低端环节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竞相杀价。“特别是2012年,一些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大量出口,形成恶性竞争。”
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今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2012年,欧美国家“双反”政策一经启动,我国光伏龙头企业的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没有一家赢利。
突破成本局限方能起死回生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贸易壁垒,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困难;而在国内市场,由于成本较高,光伏产品同样面临需求不足问题。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的光伏产品发电成本大约为每度电1元人民币,与煤电或水电等能源产品相比,成本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减少,太阳能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发展太阳能产业可谓不容忽视。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介绍,未来十年内,光伏产业如能保持发展势头,其发电成本与火电基本持平的可能性很大。毕竟,火电燃料价格与环境的成本,从长期来看是上升趋势。
2012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等。
分散投资风险,启动消费需求
王勃华认为,我国如何在“走出去”同时,不断扩大内需市场,是发展这一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以德国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如今已简便到“填表安装”的地步,居民只需到规划部门填一张申请表,银行就会实地考察屋顶面积、光照条件等,以此确定贷款发放。随后,安装公司将会上门安装屋顶光伏电站。
“发展光伏产业是‘扩大市场’与‘降低成本’同时推进的过程。”王勃华认为,一方面要淘汰落后的产能,让有竞争力的企业活下来;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分散光伏产品较高的成本,让消费者用得起这种产品。
王世江说,主流规格的光伏组件面积约1.5平方米,市场售价1000元左右。这意味着,在150平方米的屋顶建设光伏电站,仅组件采购就要10万元;再加上其他设备包括建设安装等方面的开支,还需要10万元。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的补贴,以及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分担,这对普通居民来说难以承受。
在遭遇欧美国家“双反”后,我国内地光伏市场有所启动。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为45万千瓦,2011年达到29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近550%,2012年达到450万千瓦,增幅55%。
今年1月,常州高新区粤海工业园157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这是国家出台小型光伏电站免费并网政策后江苏首个正式并网项目。此外,1月以来,保利协鑫、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销售明显增长。连云港晶海洋半导体公司接到大额订单,员工从去年的700人增加到1000人。
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率仍有成倍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管理提升等,其单位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
- 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举行19个项目签约仪式
- 家庭光伏发电站 自用有多电量可卖给国家电网
- 记者探营浙江首个家庭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 嘉兴产业园区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试运行
- 国家电网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 自家发电可卖给电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