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20日专电 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首个睡眠指数报告打出了国人的睡眠得分:64.3分,刚过及格线。这其中的一项调查值得关注:新媒体的扩张正成为睡眠的“隐形杀手”,有67.1%的居民睡前使用手机和电脑聊天、发信息。在零时还没有上床睡觉的人群中,首要原因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由于信息量大、使用便捷、互动娱乐性强等原因,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帮手。但“帮手”地位不可本末倒置,一旦“帮手”成为“主人”,网络“双刃剑”带来的危害就显露无遗。这种危害最显性的表现,或许就是侵占睡眠,乃至危及健康。
不少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已远远超过社交、娱乐休闲、与家人沟通等方面的时间,甚至挤占了工作和睡眠。环顾四周人群,坐车、聚会、看演出、开会时,总是低头摆弄着手里的各种屏幕。在大学生群体中,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起床除了刷牙,更要刷刷微博;睡前“神仙会”式的聊天少了,都忙着聊微信;上课看老师的次数不如看“人人”。再看许多餐饮店、咖啡店,客人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相互问候或忙着点餐,而是先询问店里的无线网络密码,然后就掏出手机或iPad,把网连上。
我们习惯了对着一方蓝屏嬉笑怒骂、彻夜难眠,却展现给家人和朋友一副“无情”的面孔。在高科技产物的独特魅力下,我们轻易地被俘获。各种屏幕笼罩下,阴影也由此产生:焦虑、失眠、精神欠佳、食欲不振,稍一离开便心神不宁。
有研究表明,网络依赖越强的用户睡眠时间越少。这种依赖可能进一步转化为深层次的情感和心理依赖。特别是青少年,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进行沟通交流,让虚拟的生活代替了人际交往,长期下去对身心健康有很大伤害。对此,教育部门应多开展富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通过课程、讲座引导青年形成科学的网络文化价值观。
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警示称,“不要让娱乐、电子信息毁了睡眠”。应当看到,过去30多年我国GDP年均增长均在9%以上,今年确定的7.5%这一数值说明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步进入一个“慢生活”时代。“慢中国”还意味着,一直在压力下紧绷神经的国人,应该“撂下那些屏幕”,适时放松下来,好好睡一觉,给疲惫的身心放放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