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建议以本次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有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在《嘉兴市城市有机更新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呼声。在今年嘉兴市两会期间,这样的建议也屡见于议案、提案中。
事实上,自城市有机更新在嘉兴启动之日起,社会各界就对其在“治堵”方面的作为寄予厚望。优化城市布局规划、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是有机更新的诉求之一。那么,此次有机更新规划稿对道路交通规划到底有哪些考虑?深入解读规划稿,记者发现,各界早有呼声的“快速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此番被正式纳入有机更新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稿还提出“建国路湖底隧道”、“构建1.5环”等,梳理出嘉兴市区交通优化的一揽子“交通方略”。
打破跨铁路、跨河交通瓶颈
本报3月22日头版曾报道,此次有机更新规划稿突破过去的“一心双核”,将南湖及湖滨区块纳入城市中心,规划“一湖三岸”融合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在融合发展方面,打破由铁路、水系等造成的交通瓶颈,大幅提升城中片交通支撑能力是做强市中心的重要课题。
记者调查了解到,沪杭铁路穿城而过,“两环八放射”的天然水系将嘉兴市区分割严重,目前跨铁路、跨河的通道往往形成主要“堵点”。为此,规划提出首先要强化“一湖三岸”交通联系,打造一体化城市中心。总体设想是保留地面铁路,增加机动车和行人的下穿通道:步行交通方面增加秀州南路跨环城河通道;机动车交通方面增加2条通道,即建国路湖底隧道和秀州南路跨环城河通道(南向北单行),以此加强老城区与湖滨、行政文化中心、南侧副中心的联系。
建“1.5环”强化片区间联系
市区“1.5环”的概念也出现在规划稿中,这个“1.5环”在环城路与中环路之间,为三元路—越秀北路—文昌路—南溪路—纺工路—东方路。构建1.5环需打通的节点有三元路文生修道院段、西南湖隧道、纺工路与东方路连接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老城区的穿越性交通占42%,环城路为双向两车道,且西线线形较差,难以承担主干路功能,也不能起到老城区保护壳的作用。因此,需要在老城区外围构筑主干路保护壳,以满足外围的文昌片、电子片、城北片、杉青闸片、三水片、烟雨片之间的联系。
另外,规划还建议整治禾兴路、建国路,设置双向四车道和机非隔离设施,道路红线按控规拓宽到30米。为了使紫阳桥(北向南单行)、秀州南路跨环城河通道(南向北单行)两条通道更为顺畅,还建议鸳湖路相关路段从12米拓宽至18米,也实行机非划线分隔。
整体梳理市区路网体系
以此次有机更新为契机,规划稿重新梳理了市区路网体系。“二环五纵五横”的主干路系统包括:“二环”指中环快速路环(南线为长水路)、1.5环,“五纵”即城北路、禾兴路、新气象路、城南路、城东路,“五横”即东升路、洪兴路、中山路-甪里街、凌公塘路、中环南路。在骨干公交系统中,规划稿建议建设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轨道3号线,并形成“四横二纵”的快速公交线网。
此外,规划稿还建议整治微循环、增加停车容量。本次规划稿提出9条支路改善和10条街巷拓宽规划,还结合有机更新地块改造,在专项规划基础上新增了3处地面停车场和5处地下停车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