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懒政”监管才有“挂证族”
2013年04月02日 10:09:45
根据住建部下发的《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筑等多个行业按照不同资质,规定了其需要配备的注册人员数量,企业专业资质与个人职业资格实行“捆绑”。不少企业为了保级升级,借用各种个人职业资格证。不仅是建筑行业,在设计、监理、招标、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行业,“挂证”已然成风。一些人通过“出租”个人职业资格证,每年轻轻松松坐收数万元。业内人士指出,“人证分离”隐藏安全隐患,特别是道路桥梁等施工企业,“证到人不到”,承包的工程质量让人担忧。
施工企业并未真正聘用有资质的人员,却拿着他们的资格证书,将他们上报为企业的全职员工,用于保级、升级和承包工程,这毫无疑问构成了欺诈,并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风险。
实际上,“挂证”成风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有关部门在认定企业资质以及进行招投标时,基本上只看注册人员的资格证书,根本不管他们是否在企业工作,这就给企业留下了可钻的空子。既然“租”来的资格证也能有用,且“挂证”比实际聘用专业人才的成本低,操作又方便,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即使监管部门允许“一证多挂”,企业可以聘用有资质人员兼职工作,也未必就一定会带来工程质量问题。关键是有资质人员确实参与工作了,并且施工能得到有效的监督。现实中,许多有资质的大企业中标后,层层转包给小企业和包工头,却没人去监管、禁绝这样的情况,让招投标时的资质审核沦为虚设。对建筑等行业的“挂证”现象,真正的治本之策是对承包及施工过程进行严格审核、监督,而不是看到有证就万事大吉。
每日关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