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海盐4月6日电时下,正是葡萄抽枝长叶的好时节,海盐的葡萄种植大户沈卫忠每天却花很多时间忙碌在附近农户的葡萄棚里。“老沈,我家葡萄好像病了,你能不能来看看?”“我们村里的葡萄新芽发黄了,该施什么肥?”这样的求助电话,在记者采访现场,沈卫忠平均每隔10多分钟就会接到一个。他的手机成了免费咨询热线,附近的农户都向他请教葡萄种植问题。
“我是中心户,带着农户一起种葡萄赚钱,是应该的。大家信任我,不仅是种葡萄,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也会找我帮忙。”沈卫忠是海盐西塘桥街道刘庄村的种植大户,种葡萄20多年,是当地的农技“土专家”,从去年起,他被海盐县选为“党员群众中心户”,负责联系周围100多户群众。在沈卫忠的带动下,不仅是周边的许多村民种起了葡萄,甚至嘉善、海宁、桐乡等地的种植户也向他请教。
在海盐,像沈卫忠这样的“中心户”目前已有347户,成为乡村一种了解村情民意、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新模式。
“‘中心户’是我们破解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法宝。”该县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个别村干部在工作中出现“机关化”现象,不是到镇上开会就是呆在办公室,或管自己赚钱,等群众上门找。去年,海盐县实施“千个党员群众中心户”建设计划,把有较高威望、能组织活动、致富能力强、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党员群众选为“中心户”,每户联系约100户群众,同时确定每月1日、15日为村和社区干部“走访日”,每月10日为县、镇、街道干部“基层日”,到中心户家中收集村情民意,有效防止干部下基层“热一阵,冷一阵”的现象。
记者走进通元镇浦漾村党员中心户方明观家,正好遇上前来走访的镇党委副书记吕华军和村民在聊天,他听说村里孩子上镇幼儿园的这段路不好走,立刻跟交警联系,约定时间一道商量解决方法。“‘中心户’本身也是农户,而不是设在机关里的一个机构,老百姓会觉得更亲切些。我几次去走访,感觉大家都很愿意和我谈。”吕华军说。他在近期的走访中帮村民解决了好几个问题,虽然事情不大却给百姓生活带来方便。“如果没有‘中心户’这一平台,村民们就可能会碍于脸面,不乐意跑到村里或者镇上反映这些问题了。”
“解决问题是一方面,没事跟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平时的生产生活,本身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好事。”西塘桥街道八团村村党总支书记朱社铭一有空就喜欢到党员中心户冯连法家里串门。记者看到,和其他中心户一样,县里给冯连法家里配置了桌椅、书报、运动器材等设施,不少村民平日喜欢聚到这里聊天喝茶。朱社铭说,白天农户大多在外劳动,他就晚饭后到“中心户”那里拉家常。“听说我们要来,很多农户都会赶过来,大家随便聊聊天,气氛很融洽,有时群众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就想办法解决。”
缺技术、缺人才,是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发展面临的困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中心户”本身就是致富能手,他们在帮村民解决困难时,也帮大家一把,做到共同致富。在通元镇,丰义村的中心户马伟华是当地的“湖羊大王”,说起他,人们就翘起大拇指:老马带领周边105家农户一起养殖。 他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上门为湖羊看病配药,还四处联系中药下脚料等,以成本价为周边养殖户配送饲料……仅养羊一项,至少平均为每户增收4500多元。
在“中心户”的带领下,村民不仅富了口袋,还丰富了“精神食粮”。天气晴朗的晚上,秦山街道庆丰社区新市镇会所的广场上,在欢快动感的音乐中,村里老小就聚集在这里一起跳排舞,这领头的便是该社区的“中心户”杨惠良。“每天晚饭过后,我都会先来到广场上播放音乐,音乐就像‘召集令’一样,大家听到了都会陆续赶来,每天跳舞的队伍都有100多人了。”杨惠良说,社区居民是从各个村搬来的拆迁户,平时交流不多,自从一起跳排舞后,邻里间都熟识了,平时有点小摩擦也不计较了。
据统计,自从去年开建“党员群众中心户”以来,县和镇、街道干部集中走访“中心户”的干部就达2360人次,服务群众1.1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2850多件。
- 浙江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园基地将落户德清
- 种粮大户追买好粮种 浙江省粮种总量供应充足
- 绍兴:高校毕业生种地超过30亩补贴最少3万元
- 实践稻菇轮作新型种植模式 建德鲜菇卖得俏
- 武义村民种植561株罂粟被举报 警方连夜拆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