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7日讯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第三度提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命题。他说,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难以稳定,更难以持续。其中,在谈到资源环境问题时,他指出,资源环境制约问题不解决,发展就会“断粮”,民生就会“打折扣”。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是湖州市引以为傲的发展优势,然而,优势再大、禀赋再好,若没有及时的“升级”,也可能在发展中优势变劣势,禀赋变瓶颈。当下,不少地方环境问题频发,当洁净空气、干净水、安全食品等成为奢望,我们就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版本”太低,是不是该升升级了呢?
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有一个“升级版”,建设“美丽湖州”也是如此。当下,全市各县区正在扎实开展“四边三化”工作,效果也较显著。环境治理不再是小打小闹,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得以清除,脏乱差现象也旧貌换新颜。在“四边三化”的抓手下,“美丽湖州”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尽管如此,“美丽湖州”建设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样需要升级。这一升级,既有“软件”上的升级,也有“硬件”的升级。
就“软件”升级而言,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观念的升级,比如,群众的生态观念、市民的环保意识,说到这一点,本报近日刊登的几则公益广告正是倡导观念升级的有效方式,“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少抽一张,少用一次,少砍一棵树,就是给生活更多希望!”……如果这些观念只是停留在纸上,脑中沿用的还是原来的“版本”,“美丽湖州”就成了遥不可及的念想。除了观念的“升级版”,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是不是也要有个“升级版”?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要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治理城市的排水防涝问题,这一考核体系的升级无疑作用巨大,对于建设“美丽湖州”,这样的“软件”升级值得借鉴。
就“硬件”升级而言,完善相应的硬件基础设施,固然很重要,但“硬件”的升级却不意味着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不欠新账,同时,也要多还旧账。从长远来看,“美丽湖州”既考验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更是一道科学发展的命题。做好这项工作、解好这道命题,我们在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工作的同时,也要多在发展的转型升级中需求答案。比如,对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的整治提升,对高能耗产业的“腾笼换鸟”,若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美丽湖州”的升级版就难以实现。
总之,建设“美丽湖州”,我们有着雄厚的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理应大胆探索,走在率先发展的前列,打造一个“美丽湖州”的升级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