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市长、县长、局长、班长,可你听过“河长”吗?最近,温州为了创新河道管理模式,推行“河长制”,并在每条“垃圾河、黑臭河”的河岸边竖起“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道责任人。
近日,记者在市区仰义街道丰门河边看到这块公示牌,公示牌虽然不大,但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不仅有“河长”名字,还有河道名称、河道长度、监督电话等内容。据悉,这是我市推进“垃圾河、黑臭河”治理的一个创新举措。其“河长”的职责是负责治理或保护某一条河流的水环境。
比如在苍南,设立了四级“河长”管理体系,这些自上而下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其中,县长黄荣定为全县总河长,对全县河道总负责;乡镇长为一级河长,对乡镇辖区内河道负责;社区主任为二级河长,负责辖区河道治理的相关日常事宜;村长为三级河长(段长),负责河道保洁。目前,苍南已有123条河道明确了三级河长。
“垃圾河、黑臭河治理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竖立‘河长公示牌’一是落实每条河道的责任人,二是接受社会监督。”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之前由于责任不明,市民发现垃圾河或黑臭河后不知向哪里投诉或是投诉无门,有了“河长公示牌”后,市民就可第一时间向“河长”举报,以便及时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据了解,这个月内,全市600多条黑臭河和垃圾河岸边都要陆续设起“河长公示牌”。不落实“河长”的河段在本月底“两河”督查考核中要扣分。
“河长制”最早是江苏无锡在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的创举,如今,松花江、淮河、辽河、滇池、巢湖等水域,都以其为蓝本,建立了各自的水污染防治责任制。业内人士称,“河长制”有利于调动行政和经济资源,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相关新闻
全省200多河道水质如何
温大200多学生采集家乡水做调查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200多名大学生利用清明假期,从各自家乡的河道里采集“家乡水”做水质调查。昨日,一部分水样被送去水质检测,检测结果将于本周末公布。
近期频频曝光的水污染问题成为近段时间以来学生们关心的话题,温大城市学院团委书记范茂盛于是有了个想法,让学生们利用清明假期回家祭祖的时候关注一下家乡水:了解家乡河流的水质现状,河道污染源在哪,针对污染原因提出挽救措施,并带回一瓶“家乡水”。
这一想法的提出,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回应,来自我省90多个县(市、区)的20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此次活动。
随着前天学生返校,200多瓶采集来的水样陆陆续续被送到城市学院团委办公室中。这些水样有的清澈,有的浑浊。昨日,一部分水样已被送到温大生物与环境学院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重金属、微生物含量以及汞含量,检测结果将于本周末公布。同时,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根据自己所调查的水污染原因与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交。“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学生们明白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该校团委老师杜晓哲说,学校还将整合学生们的金点子向相关部门作出反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