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1日讯 过去十多年,尽管以黑马之姿从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中脱颖而出,成为古镇旅游的一面旗帜,但乌镇依然和周庄、同里等一样,手里仅仅握着“江南水乡”这一张牌;而今后,随着“戏剧天堂”这一崭新形象的树立,乌镇旅游有望再添一张“艺术文化”牌,以多元文化拓展古镇旅游新思路。
过去已经缔造旅游业神话的“乌镇模式”,也悄然开启二次创业的征程。透过乌镇戏剧节的繁华热闹,可以隐约瞥见其更为宏大的二次创业计划:对内,以乌镇戏剧节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增添文化旅游新亮点;对外,“乌镇模式”向外输出,在长城脚下打造“类乌镇”连锁景区。
向内:
文化旅游拓展新思路
在乌镇戏剧节中,“阿维尼翁戏剧节”屡被提及。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总人口只有8万人,去年1个月内却吸引了13万人次来观看艺术节剧目。“乌镇戏剧节的定位瞄准国际化路线,希望与国内外大师联手,把这个别具风情的黄金旅游古镇打造成中国的阿维尼翁。”乌镇文化公司品牌总监陈洁表示。或许正是受这个宏伟目标的激励,乌镇耗时3年、耗资5亿元修建7个剧场,并花大力气请来国内外戏剧大师。
据证券机构测算分析,为期11天的乌镇戏剧节有望以单独售票与“景区门票+戏票”打包出售两种形式售票,即便在较高上座率情况下,11天的戏剧节对乌镇全年利润的直接增厚也较少。但乌镇戏剧节是乌镇对新业态的一种尝试,将展示乌镇深度开发潜力,进一步提升其品牌价值,最终利于乌镇景区的长期发展。
过去,“乌镇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其核心要义就是对文化遗存创新性地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然而现如今,单一的古镇旅游显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主任陶咏椿认为,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不断创新,推动乌镇旅游迈向多元化、特色化、国际化,赋予乌镇发展新内涵。
显然,乌镇如今作为一个国内外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塑造一种核心文化,找到发展和定位的平衡点。乌镇戏剧节主旨在此,不久前落户的西游影城项目、正在建设的木心美术馆等亦如是。与此同时,乌镇景区不断提升对游客的承载力,西栅内酒店客房预计今年底将增至1400间,景区的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周庄、凤凰、阳朔……曾经红极一时的古镇旅游,在数十年的旅游开发进程中,似乎渐渐地被商业化裹挟而去,丢失了最初吸引人的文化魂魄。谋划3年的乌镇戏剧节能否拓展出古镇文化旅游的新出路?还须拭目以待。
向外:
长城脚下复制“类乌镇模式”
乌镇二次创业正以乌镇戏剧节为主要发力点,但其发力点又不仅仅只有戏剧节。在北京密云长城脚下,总投资近30亿元的古北水镇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蓄势待发。
2010年,乌镇旅游股份公司总裁陈向宏就受邀作为古北水镇项目建设总指挥和总规划,带领上千员工“北上”,异地复制第一个“类乌镇”项目。据披露,古北水镇项目旅游用地717亩,景区面积近1.5万亩,市场空间预计为乌镇的2至3倍,而其开发模式很大程度上参照乌镇。该项目若能成功,未来第二个、第三“类乌镇”项目将陆续推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