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点不到,泛着清光的天空下,孩子们沿着蜿蜒的小道陆续汇集到学校。
当第一道阳光照耀到这片土地上时,我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带着孩子们诵经悼念,为三年前的今天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祈福。
悄悄地,我端详闭眼祈福的孩子们。对地震的恐惧和不安在这些小脸上渐渐消隐,取而代之的是平静,一种对未来怀抱希望的平静。
我闭上眼睛,继续祈福。只是这份祈福,要送给远在祖国另一端的萧山供电局的“光明使者”们。是他们的爱,抚平了这里的伤口,点亮了这里的希望。
用上电脑和音响,孩子们眼前打开了一扇门
三年前的一个清晨,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整个玉树仿佛暗了下来。
黑暗也笼罩着学校。重建初期,由于电网建设的周期性,我们这里没有电,孩子们不能晨读、不能晚自习,老师们不能播放教学磁带。甚至当爱心人士为学校送来电脑时,孩子们围着电脑好奇地发问,我却不知该如何解释它的功能。
好消息首先从曲新村小传来,来自6000里外的萧山供电局,募集员工捐款,采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点亮了这所“无电学校”。很快地,光明蔓延,我们学校也被送上了太阳能发电设备,灯在这里亮了起来。
通电后的第二个早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广播体操音乐声第一次在操场上响起时,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从教室里飞奔到操场上。不同于老师们喊的口令,在清晰响亮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动作更加标准而卖力。
有了电,我们的电脑教学终于开始。仅仅是教习最简单的开机、关机操作的第一课,就让很多孩子兴奋地前一晚睡不着觉。“老师,电脑是不是和人脑一样聪明?”“它会做数学题吗?”“它也和我们一样有记忆力吗?”一个个问题印着一张张熠熠生光的小脸,一直暖进了我的心窝。
电,打开了孩子们眼前的一扇门。
走出雪山和高原,孩子们面前铺开了一条路
和这个学期以来的每一天一样,祈福结束,五年级一教室的学生开始在灯下自习。教室的地面、讲台已经被学生清扫整理过,情况与一年前大不相同。
这样喜人的转变,发生于今年寒假后。
寒假,受萧山供电局邀约,我带着学生代表去到了美丽的浙江交流学习。在那里,孩子们找到了“干爸干妈”,见到了很多新事物,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电的知识。
“老师,我想好了,我要上重点中学,再上大学,出去学好本领,以后回来建设家乡。”回程路上,学生代表代青永藏坚定地向我表态。
开学后,这个孩子将自己的誓言付诸了行动。从来都是7点到校的她现在每天5点半便到学校,打扫卫生后便在灯下自学功课。晚上放学后,她常常“蹭”着老师,磨着老师给她辅导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她还报名竞选了学生会主席,用永藏的话说,就是“现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想毕业考试有个好成绩,还想各方面都努力一下”。
六年级班的成林达哇也变得更加勤奋。捧着远在萧山的“干爸爸”寄来的一套可爱的新餐具,达哇红了眼眶:“老师,我现在要冲刺,5月份我要把考试成绩单寄给‘爸爸’,告诉他我上了好中学。”
永藏和达哇的改变带动了全班同学,从永藏和达哇口中,孩子们知道了在雪山外有那样一个地方,那样一群人,关心着他们,爱护着他们。他们感染了向上的力量,一起朝着未来前进。
(作者系玉树县结石镇扎芒村小校长巴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