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6日讯 虽然杭城民办初中的报名,5月11日才启动。但今年“小升初”,家长们的焦虑来得特别早,并且持久。
每年,“小升初”的孩子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有“民办情结”的家长丝毫不见少。每个家长聊起自己“削尖脑袋挤民办”的经历,都有一肚子话。
为什么“小升初”必须像一场硝烟此起彼伏的大战?我们的孩子能不能轻松读上好学校?家门口的公办能培养出好学生吗?
这些家长们关注的问题,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也一直在思考与分析。这几天,她在解答部分家长疑问的同时,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跟有相同困惑的家长再唠叨唠叨。
A
故事
前几天,一位六年级孩子的妈妈找到我们,聊起他们家今年的“小升初”故事。
这位妈妈说,女儿在一所知名民办小学读书,开家长会时,班里几十个家长,几乎都在讨论孩子上哪所民办。
“女儿成绩名列前茅,各方面发展不错,奖状证书也很拿得出手。”女儿是班里家长们公认的“标杆型”人物,这段时间其他同学家长的电话不断,纷纷打听读哪里,妈妈也早早咨询过心仪的民办初中,女儿非常有希望入读。但女儿自己,却决定放弃小摇号、大摇号,也无视自主招生,只想选择家门口的公办中学。
“小孩子想得很简单,她就觉得家门口的学校很近,她天天上学路过,去过那所学校,觉得环境很喜欢。也认识几个在那里读书的小孩,她觉得挺好。”妈妈也了解过这所公办,她承认“并不差”,但仍为女儿的“不上进”忧心,在反复确认后,妈妈决定尊重并支持女儿的决定,“我们希望她不要学得太累,在初中也可以有时间来发展兴趣,她很喜欢画画。这一点,公办倒是好选择。”
“现在虽然定下来,但也还是在纠结中。”她笑。女儿班里有个要好的同学,原来相约直升的,有一天突然变卦,要读民办了,“还是家长的影响”。她说,同学的事对女儿影响倒不大,但对他们的震动不小。“女儿还经常跟我们说,她几个要好的同学好可怜,经常抱怨说爸妈要求去哪个哪个民办,不听孩子自己的。”
把这个故事讲给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听,她笑了,笑容里有赞同,也有遗憾。每年,她都听到不少孩子自己想要读公办,但家长不同意。
“其实,十二三岁的孩子已很希望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这是孩子成长的特点。”她说,不少家长在为孩子着想的过程中忘了最根本的一点: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有了自己的决定和承担之后,孩子才会真正知道努力的方向,才会真正去付出。
孩子想读公办,很多家长不同意
B
对话
记者了解到,上城区公办初中通过自身三年发展规划,各项测评指标都有明显提升。
2012年,上城区公办初中在杭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名列第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12年,区里各初中的优高上线人数达到1014人(不含特色生),超过46%,比上一年度有了进一步提升。勇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杭州附属中学)、清河中学的500分以上人数都超过10人;开元中学、惠兴中学的优高上线率也创造了历史记录;原先基础相对薄弱的清泰实验学校,优高比例也超过了30%。
蒋莉说,不少家长在“小升初”上有误区。一个误区是用分数作为唯一的指标评价和要求孩子,总觉得你成绩不好,就什么都不行,就会输在起跑线上。第二个误区是会看哪所初中进前三所、前八所的比例高,会觉得孩子到了这个学校,成绩就会好。“这两个误区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很大影响。这些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了解杭州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实,民办学校的升学比例之所以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当初招来的学生整个学业成绩的优秀比例较高。
上城区的学校做教学质量监测已有4年,包括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社会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内容。“其实我们每个初中,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往好的方向培养,这个增长速度都差不多,无论民办、公办,差距不大。即便光看学业成绩这一个指标,也不是说民办中学学生提升的空间最大。”蒋莉表示。
有些孩子的学业成绩本来就是中等,一些家长觉得送孩子去热门民办,学业成绩一定会好起来,进了公办,成绩就会差下去。“其实,孩子的成绩能不能在原有基础上好起来,关键还是看孩子学习的内因,有没有学习动力,有没有花力气,另外,学习习惯也很重要。有些孩子学习习惯好,作业轻松,回到家七八点就可以把作业做完,但学习习惯差的小孩,经常会弄到十一、二点,进入恶性循环。”
公办初中学生,近半能上优高
前几天,有个家长去咨询上城区教育局,她的孩子在杭师附小读书,成绩也还不错,想参加建兰中学的自主招生,如果不被录取,希望能读杭十中,但是住的位置离惠兴中学又比较近,她现在非常纠结。面对这样的情况,上城区教育局的咨询老师建议,家长要再分析分析,选择能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并适合她的学校。
蒋莉的建议是,家长需要明确两点:“一是现在的中小学,公办占80%,民办学校的比例非常有限,这是前提条件。二是升学、招生都有一定规则,小学按户籍所在地划分学区,就近入学;小学到初中,按照对口小学进行小升初分配。其实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在全杭州范围内选择学校。”
这几年,上城区教育局在开展招生工作同时,注重开展家庭教育,做家长的培训。“一方面是告诉他们各种招生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和家长沟通观念,比如怎么确立规则意识,比如要多看学生自身努力,少强调客观因素。”蒋莉说,和家长这种观念的交流非常多,虽然每次交流也未必效果很明显,但是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说,还是会坚持做,希望慢慢会影响到一些家长,“比如去年的零择校、阳光招生,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好的反响。”
上城区推行联片招生已经4年,教育部门希望推行联片招生让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性。“但不是每个人的愿望都能满足。在推行联片招生政策时,同时告知家长,首先要立足最后对应初中的打算,再看看另外两所学校,是什么东西在吸引你,是办学思路、办学特色还是学校环境?然后做一个选择。”蒋莉说,不要认为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就选哪个,如果大家都按照这个标准选学校,这个学校肯定有录取的规则,最后可能连对应的学校都升不到,“在给你机会的同时,也给了你风险。”
但现状是,很大一部分家长在民办没有定论之前,根本不去关注公办学校。“我们希望,所有家长在选民办学校的同时,也要研究一下公办学校。研究好了之后,如果你发现孩子确实适合去民办,再做决定。”蒋莉表示,上城区教育局今年在招生工作上,一强调一揽子,二强调全透明,另外加大力度宣传,希望让家长们做一个明白人。
公办民办,家长和孩子怎么选择
上周,我们也走访了一些公办初中。
今年,上城区仍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杭六中、杭十中和惠兴中学今年仍实行联片招生。勇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杭州附属中学)、杭六中、开元中学分别为上城区初中体育、艺术、科技基地学校,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特长学生,其中勇进中学招特长生60人,杭六中60人,开元中学60人。
和每个校长聊天,深入了解这个学校,你会发现,每个学校都有许多闪光点,每个学校里,都有很优秀的孩子在成长。
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之中,有学业成绩非常优秀的,也有特长非常出色的。他们想用自己在公办学校三年的发展和成长经历,形象地展示家门口的好学校到底怎么样。
C
学校
杭六中:艺术和重高,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高瑞铖初三(5)班,毕业于饮马井巷小学
巴赫、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身穿绿格子衬衣的小高,聊起音乐来眉飞色舞,很有行家里手风范。
他练习小提琴已有十年,从未间断,越拉越好。他早已被杭城一所重高相中。
他是个真正热爱音乐的孩子,琴声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已是初三,每天晚饭后的两个小时,仍是高瑞铖雷打不动的练琴时间。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他对演奏和教学都很有兴趣。
高妈妈回忆儿子当时的“小升初”:“好好研究了家门口的直升初中,发现各方面挺好,尤其艺术特色很让我们心动。”
“小学时,大多只在学校里演出。但初中,演出、交流、比赛,各种机会很多。”小高列举开来:初二在上城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拿了器乐的一等奖,考进市少年交响乐团,走上杭州大剧院的舞台,和乐团的伙伴在假期把音乐带进各个社区,去年还跟着乐团去欧洲进行了交流演出。。
高瑞铖说,初中这三年,是琴艺进步最快的阶段。“学校的艺术氛围很好,在音乐学习上,老师们都很支持我,提供了特别多的机会。学校开设了20多门艺术课程,和音乐都有相通的地方。”他说,不少以前学音乐的同学朋友,到初中后为了拼学业就放弃,“他们看到我现在这样,都一脸羡慕。”
杭六中的特色艺术课程——书法课
妈妈说,儿子在音乐上有自信后,在学习上的动力也大了。
杭六中是上城区中学生艺术教育基地,今年共招收6个班210人。除了参加联片招生,还计划招收艺术特长生60名,并将单独设立艺术特色班。校长柴伟明说,对于那些艺术有特长,学业并不拔尖的孩子来说,学校的艺术活动很多,让孩子有很好的艺术专业发展:“一些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很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到初中就断了,非常可惜,有不少孩子的确很有天赋。而当专业达到一定的水平,高中也有出口。”
比如,2007至2009年的毕业生,有30多名艺术生考进杭七中,高中毕业后有6名考上中国美院;2010至2012年的毕业生,有20多名艺术生被杭七中、杭十四中、浙大附中等重高录取。现在的初三,就有两名同学艺术特长出色,被重高相中。另外,女篮也是一大特色,连续十年获得全市冠军,近三年来,就有30多名学生作为特长生进入重高。
“走文化课道路的孩子,学校的艺术课堂和艺术熏陶也能给他们提升梦想,给他助力,有艺术素养,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对孩子来说,将终身受益。”除了艺术特色,杭六中对学科教学一直很重视,学校是杭州市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学校正在进行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 杭州市属85家事业单位招聘196人 开始网上报名
- 杭州市属85家事业单位招聘196人 开始接受网上报名
- 市属85家事业单位招聘196人 今天开始接受网上报名
- 美术报名家工作室首届优秀学员毕业成果展出
- 公安部:个人能直接报名驾考 杭州车管所:目前还不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