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眼下难以回避的网络热词,它是对行人集体闯红灯的无奈调侃,却也道出了现实的无比尴尬。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对“中国式过马路”展开集中治理。
根据杭州市交警部门的最新统计,从3月7日至4月10日,仅老城区就查处涉及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7241起。杭州在历经一个多月的首轮整治后,从前天起,又掀起了“风暴2号”行动,“中国式过马路”依然是治理重点。
在回顾第一轮的整治情况时,有些矛盾暴露出来:行人愿意配合吗,如果不配合怎么办?这种“运动式”严管能坚持多久?除了对行人闯红灯进行治理,交通设施的建设又该如何对接?
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路口,发现闯红灯的行为仍不少见。而民警也感叹,尽管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确有好转,但离“理想状态”还相距甚远。
昨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来到西湖大道劳动路口,这个路口,是西湖大道到西湖景区的最后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人流成分复杂,不仅包括本地居民,更有许多游客经过此处。
短短10分钟,记者发现,尽管路口有民警和协管员蹲守,但闯红灯的行人还是有二三十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这边劝导成功了,那头却管不过来。
路口民警陈警官告诉记者,碰到态度比较好的,或者主动退后的违法者,他们在处罚上都会酌情从轻,而面对态度蛮横的,则会从重,甚至通过罚款的形式来处理。
记者随后来到西湖大道中河路口,这里有一名交警、两名协管员以及两个文明交通劝导员,此外,还设置了一个由DV+屏幕组成的“行人违法行为曝光台”。
因为曝光台的存在,行人闯红灯的情况比较少见,但非机动车骑车带人的违法行为却很严重。10几分钟观察下来,路口民警基本都在处理这一块的违法行为。
在记者走访的几个路口中,有民警的地方,行人的秩序比较井然,但在路段中间的斑马线、或者是没有民警的路口,不少行人过马路时,依旧不看红绿灯。
陈海槐,富阳人,杭州市交警支队上城大队吴山中队的一名普通民警,他加入警队5年。
他坦言,这一个多月来的整治行动,让他感到身心疲惫,但似乎这样的疲惫还看不到头。
“我已经两个星期没有见到孩子了,他今年3岁,一直在富阳老家由老人带着。以前空的时候,我还能回富阳去看看他。”陈海槐说,“但现在一周只有一天休息,除非老婆把他从老家带来,否则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他。”
陈海槐告诉记者,整治以前,他基本上每周可以休息两天,最近只能压缩到一周休息一天,有时候甚至休息天也要到单位转一转,“而且一天在路面上的时间,在七个半小时左右,真的是全部站在马路上的。有时连生病了,都不好意思请假,因为警力有限。”
如此大的工作强度,是否吃得消?他笑了笑,“我倒是没什么,就是老婆意见最近有点大,说基本上看不到我这个人。”
不过,当他提到目前整治的情况时,突然又变得神采奕奕起来。
“一个月以来,至少我们中队管辖的几个路口,秩序好了不少,行人乱穿马路的行为,在交警眼皮子底下,基本也老实了很多。”陈海槐说。
但陈海槐也有担心,“通过我们的数字勤务室来看,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在有民警管的路口确实已经很自觉了,但在没有民警的路口,还会有不少人乱穿,但总的来说,比以前要好。”
记者了解到,陈海槐所在的中队,像现在这样的日常管理,每天要现场查处400多起违法行为,其中行人和非机动车占到100多起。
其实,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是怎样炼成的?早有网友作了“精辟”的陈述:交通法规当摆设,缺乏常态化管理,直到问题成了灾,才“下狠手”,搞突击式、运动式的“严管”;有严管,就有“松管”,过三天过五天又回到老路……如此的管理方式大家见得太多了!
眼下,很难对这一陈述下最终定论,因为治理还在继续。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场“运动式”的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确遇到了尴尬。
陈海槐坦言,处理“中国式过马路”,难度大,执法成本高。“如果碰到配合的行人,一般两三分钟可以处理完毕,如果碰到不配合的,往往10分钟可能还处理不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发现,闯红灯的行人,有一定‘类别’”。陈海槐归纳的“类别”,和记者昨日蹲点多个路口总结的情况吻合。闯红灯的行人,以老人、游客和外来务工者居多。
“老人说,眼神不好,没看清楚;游客说,第一次来杭州,不太熟悉;外来务工者说,赶时间,没注意。”民警说,处罚这三类人,往往让他们“力不从心”,“老人及外来务工者,在社会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高压态势的执法,我们都以尽量劝导为主,真要处罚他们,却有些不近人情,毕竟需要人性化执法。”
据了解,民警处理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时间,一般只要三五分钟,但处理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往往超出这个时间。“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精力,那么路口的其他情况我就无暇顾及了。”陈海槐说。
【记者直击】闯红灯者仍不少,没有交警的路口更多
【一线民警】一天站在路面七个半小时,生病都不好意思请假
【难在哪里】处理行人违法比处理机动车违章更累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社会各界议论颇多,表示理解或是谴责的两方都不乏声音。
有网友就提出,在我们谴责“中国式过马路”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考虑:现在越来越宽的马路,老百姓过起来容易吗?街头的红绿灯在为汽车通行设计时,考虑过走路老百姓的习惯吗?
有公开报道显示,在空间上,中国式路权分配过程中,始终过分偏向机动车;与此相对,则是行人和自行车的路权被严重挤压;在时间上,红绿灯的设计满足了机动车的通行后,行人需要等待的时间已足够漫长,而分配给行人的通行时间却又压缩到很难从容通过路口。
2012年,同济大学相关课题组,在通过观测杭州市典型交叉口人行横道处的240个绿灯周期过街的行人样本发现,因受右转车阻挡而减速或停止的人次所占比例达30%。当行人的路权被压缩到接近极限时,行人闯红灯、向机动车“借道”等问题就很难避免。
此外,同济大学相关课题组还在杭州市区做过“最大忍受等待时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在杭州市进行的小样本调查,初步确定杭州市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约为70秒到90秒”。而据记者了解,在杭州闹市区路口,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超过130秒。
而中国首部《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规定,交叉口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大于80秒。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整治”,浙江警察学院交通专业管教授认为,严管并不过分,短期内也看到了一些成果,但关键还在于能否做到常态化管理。
管教授直言,“中国式过马路”,也不完全是行人素质问题,“管理部门,更应重视路权分配和信号灯的设置。”
“有些路口的红绿灯配时也存在一定问题,行人过街时间太短。但是只要市民有反应,交警部门也会酌情处理,好比前段时间就对西湖大道的多个路口的红绿灯配时作了调整。”一位民警说。
【专家观点】
须重视路权分配和信号灯设置
各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出奇招
有无更好办法,欢迎大家献计献策
北京:全市150处重点路口的交通协管员将手持小旗,身背扩音喇叭劝阻违法行人。
杭州:使用DV机拍摄过马路人群,并在路边视频曝光台的屏幕里进行“现场直播”,通过DV机记录不文明交通行为,让闯红灯者“上镜”。
南京:除罚款外,还要向违法者所在的单位实名通报。
成都:处罚带头闯红灯者,罚款50元。
除了以上各地正在实施的办法,您是否还有其他的好主意,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068或者@今日早报献计献策。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