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素月和她的学生
浙江在线04月24日讯 1999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热映,感动了无数人。在龙游县马叶小学,也有一位跟片中主角魏敏芝一样的教师,她叫叶素月。为了每一天上课都能看见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她几乎没停下过奔波的脚步。与电影里不同的是,魏敏芝只代了一个月的课,而叶素月守了整整34年。
父母外出打工,学生一届比一届难带
马叶小学是位于龙游县詹家镇马叶村的农村完小,目前有6个年级177名学生,其中70%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让学校18名教师的工作有了特殊性,“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叶素月说。
叶老师是马叶本地人,因为村里缺少教师,1979年,才过完17岁生日的她就阴差阳错地进了学校,当了班主任,面对着一群小不了她几岁的孩子。
没过几年,她发现学生一届比一届带得更吃力了。“有的行为习惯不好,有的比较自私任性,有的不善于沟通。”后来叶老师慢慢了解到,是因为地方上外出打工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留下孩子给老一辈隔代抚养。“爷爷奶奶们有的过于溺爱孩子,有的则根本没有去管孩子。”
除了对孩子多一份沟通与关爱外,为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叶老师成了许多孩子家里的常客。“家访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父母都是我教过的学生呢,这样工作就好做了。”叶老师笑了。
对学生,她像母亲一样操劳
每天清早叶老师都有点名的习惯,一有没到的孩子,她总会前往孩子家里、网吧甚至去衢江边寻找。
曾经有个四年级学生,是出了名的“问题孩子”,叫叶金龙(化名)。不仅经常在网吧通宵上网,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并有暴力的倾向,经常打架,敲诈低年级同学。
叶老师了解到,叶金龙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又改嫁到外地,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被村里人嘲笑。
“我花在他身上的精力都快超过自己家人了。”每天清早,叶老师都会雷打不动地到叶金龙家去敲门,把他叫醒,并督促他搞好个人卫生。放学后,叶老师又留着他做好作业再回家。此外,叶老师还联系过叶金龙父母,让他们帮忙一起督促孩子。
叶老师让叶金龙担任了班上的劳动委员,并很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他去组织,甚至还把钱给他保管。这一招的确有效,叶金龙有了很大的改观。“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叶素月老师认为,管理孩子要从心理开始。
“从来不洗头,不洗脸,衣服穿得脏脏的,跟要饭的没两样。”这是学生芸芸刚来上学时,叶老师记得的画面。
叶老师说:“我每天都得关注她洗脸没有,梳头没有。如果没有,我就带着她去学校的卫生间梳洗。记得第一次带她去梳头的时候,都脏得结疙瘩了!”
芸芸的父亲是个老实人,芸芸的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家。为改变小女孩的困境,叶老师多方奔走,寻求社会资助,为她募得善款一万多元。
因为出生时家人的疏忽,芸芸一直以“黑户”的身份生活着。叶老师心急如焚,在她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乡政府与派出所不仅落实了芸芸的户口问题,还给芸芸一家安排了安全住所,让他们告别了危房。
现在,芸芸把叶老师当作母亲一般,有什么心事都会跟她说。
为了孩子,她选择了留守
这些年,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交过学费,为劳教犯的孩子送过衣物、饭菜;为失去母亲的孩子打过毛衣;她为便秘的孩子注射开塞露,为长痈的学生挤脓包;在全班孩子被咳嗽侵袭时,她买来冰糖胡柚给孩子们炖汤喝……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有一次考衢州师范的机会,有几个学生听说我要考试,居然说保佑我考不上。”叶老师当时非常震惊,可最后得知原因竟是学生希望老师能留下来。这件事让她铁了心要留在这群质朴的家乡孩子身边。
踢毽子、跳绳、打球、抓子……课间的叶老师就像孩子们的朋友一般。在她的记忆中,六年前的生日是最难忘的。
那天一早到学校,班长找到她说有事情商量,神秘地请她推开教室门:只见闪着金光的彩纸、五颜六色的彩带、无数的纸鹤停歇在墙上、窗上。这份惊喜让叶素月呆住了,“那场面堪比婚庆场面啊!”更让她始料不及的是,一顶用彩纸做好的皇冠不知怎的就戴在了她的头上。班长还深情地说:“老师,你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女皇,我们爱你!”叶老师的眼眶湿润了。
“今年,那一届学生就要高考了,但回想起来,就好像还是昨天发生一样。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叶素月说。
- 留守儿童成长为大学生 便利贴男孩走上支教路
- 浙江省妇女健康援助基地服务贫困和流动留守妇女
- 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吕华荣:特别关注留守孩子
- 海警一支队情系留守儿童 共庆元宵佳节
- 12岁留守女孩怀孕八个月了 疑遭同村61岁男人强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