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是考绩法形式创新的具体体现。 陈翔 摄
浙江在线04月25日讯 “眼一闭一睁,一天1.35亿元就过去了。”这句“小沈阳式”的调侃,发自瑞安市一位基层干部对工作压力的自我解嘲。
这位干部的感叹并非夸张。每月月初,一张张固定资产投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得分排名表,都会在媒体上公布,谁第一谁末位、谁进步谁退步一目了然,倒逼全市各级干部“站着干事、跑着办事、甚至要跳起来争一把。
全城“赛马”,再擂战鼓!全员考绩,再度加压!
2013年度县(市、区)考绩法和市直单位考绩法已经正式发布,在延续前两年考绩做法的基础上,今年的考绩法更加突出战略重点的落实,更加细化内容分类与指标,更加注重考绩结果的运用,更进一步激励各级干部全力以赴,PK“温州最强音”。
考核内容>>
直击重点,不搞“花架子”
考核内容最怕“花架子”,眉毛胡子一把抓。温州考绩法不搞大而全,而是切中肯綮,明确温州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2013年县(市、区)考绩法,重点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环境建设等三大战略重点任务,其分值占到考核总分的60%。可见,考绩“杠杆”对事关温州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工作的重点倾斜。
与此同时,今年考绩法特别值得关注的一大改进之举,是将原本宽泛的任务指标接上实际工作的“地气”,以“十个一”的考核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必须完成的工作要点,使考核内容真正落地为区域发展的内涵。
如鹿城区“十个一”考核指标包括:今年要创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引进1家以上市域外大院名校或科研机构、创建1个以上文化创意园等,涵盖推动高新技术、深化对台合作、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都市型功能区等多个方面,有目标有载体,直击发展重点。
考绩“风向标”下,各县(市、区)哪里坐得住?苍南县于近期推出重大项目责任捆绑制度,将每个人都系上责任绳,变成“担”事人,项目推进与投资落地,都通过时间表进行具体量化,落实到相应的个体和组织。
考核办法>>
拧干“水分”,要争就争第一
“你好、我好、大家好”,是考核中最常见的现象,“好好先生”打个“人情分”,你来我往皆大欢喜的局面,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温州考绩法,拧干“你好我好”的人情“水分”,按照排名和实绩赋分,让人“挺不舒服”。
怎么不舒服?“单位考核不仅计分,更要强制排名,去年我的工作业绩超额完成,可是排名还是靠后。”鹿城区一位街道干部坦言,只有拿第一名才是满分,这样的强制排名,让人一刻都不敢松懈。
不管哪个考核项目,最后都要进行排名;市级领导的评价、市直单位线上的评价、领导班子成员的评价,也要进行强制排名。实施两年来,这种“不留情面、不太好下手、有些于心不忍”的考核办法,对提升政府效能产生了直接效应。
“过去是温水煮青蛙,得过且过;现在是热锅上的蚂蚁,火急火燎,不仅要把工作做好,更要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位街道干部说,像每月的街道洁化绿化排名,就倒逼着街道工作人员花心思、费力气做好每条街、每个社区、每寸地面的美化与绿化。
今年的考绩法,则进一步细化指标与分类,使排名定档的基础更为公平合理。
如市直单位考绩法,根据单位工作性质与要点分别设立A类和B类进行考绩,像A类单位中的市发改委,重点考核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投资增幅、审批提速等;市住建委的重点考核项目,则包括农房集聚、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交钥匙等。
“分类后的考绩指向更加明晰,单位之间的可比性增强,比难度、比速度、比进度。”一市直单位负责人说。
同时,考绩法还形成立体评价体系,按照实绩、排名、测评赋分的办法,实行“上评下”、“下评上”、“左右互评”等方式,使各个被考绩单位既是“考官”,也是“考生”。
考核形式>>
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
今年3月底,县(市、区)、功能区“互看互学”活动全新亮相。在过去“互看互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创新活动方式,按年度总活动和专题活动组织实施,前三季度将开展三场专题活动。3月27日举行的第一场专题活动现场会,考察“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园林城市创建等综合环境建设,比学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是考绩法形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在“互学互比”的大考现场,面对电视和网络直播,各部门“一把手”必须在规定的10分钟内做好三道考题:今年到底干了什么?有没有完成预定计划?明年的计划是什么?随后,由市主要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领导、专家学者、媒体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考官团”,给各个“一把手”现场打分。
这一场场现场直播的“年终大考”,一张张晒在网上的年度目标,一份份媒体公开的考绩排名,让述职官员紧张得满头大汗,也让市民们看得酣畅淋漓。温州考绩,敞开大门让群众看个明白、问个究竟。
当事人
赛场挑才
让干劲更足
考绩法,在倒逼干部全员“上紧发条”的同时,也让一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敢于攻坚、善于破难的“干将”,通过考绩的“赛场”,走向更大的舞台。
温州城市中央绿轴、龟湖小区、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鹿城区滨江街道杨府山涂村改造……这一个个涉及征地拆迁、城建破难、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难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正等着“才俊干将”前来挑战。
今年2月,市委组织部启动“百名干部破百难”工作,集结100多名干部投身到经济发展最前线、矛盾冲突最前沿、环境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一对一”挑起100个项目的攻坚担子,在砥砺争进中比一比谁是真英雄。
这一工作,全面对接“绩擢法”,亦是“考绩择才”的具体落地。已在基层工作十多年的张磊,对此跃跃欲试。“这些项目确实都是‘硬骨头’不好啃,但遇强更强,才能激发更大的才干。这两年市委推行的‘考绩择才’、‘赛场挑才’,让我们基层干部干劲更足,想要站到‘温州最强音’的舞台上PK一番。”
记者 张佳玮
相关链接>>
考绩法的三大效应
一、战略实施效应
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2%,2012年在2011年高增长基础上增长34.6%,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从2011年至今年3月,温州拆除4680多万平方米违建,13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破土动工,拆除旧房604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4平方米提高到18平方米。
城乡统筹全面推进,2012年实施农房改造集聚3069万平方米,新增集聚率6.2%。
二、绩擢干部效应
通过加大考绩结果在干部工作中的运用力度,使干大事、干成事成为干部的主旋律,勇于破难、善于攻坚成为干部的行动方向。截至去年底,已通过绩擢方式产生32名县级领导干部。
三、创先争优效应
近两年我市争取到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首个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全国民政综合改革试点等一大批全国性的先行先试项目,其他各项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 中共温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温州模式再创新
- [中安在线]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温州模式呈现新突破(图)
- [中国江苏网]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温州模式呈现新突破
- 借助两海两改战略 温州模式迎来再创新再提升好时机
- 大河网:借国家战略东风 “温州模式”迎创、新提升时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