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就前几天,定海一位妇女将一根‘竹筷’卖给了我朋友,我一看这是象牙做的簪子,年代约为明末。”日前,市博物馆原馆长胡连荣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
记者在胡连荣处见到了这支象牙簪子。簪子呈扁形,刻有团寿纹,长度约为半根竹筷。其保存完好,但表面已经发黄,看起来很像竹制品。胡连荣介绍,二三十年前,该妇女的丈夫在定海城北水库附近种地时,发现了这件东西,随后将它带到家里保存。今年4月初,该女子挑着蔬菜到定海城区卖菜时,认识了一位古玩店老板,随后就把这支簪子卖掉了。“我朋友说,该妇女一直以为这是竹筷,最后是按竹制品的价钱卖掉的,价格很低。”胡连荣说。
胡连荣介绍,簪子上的团寿纹在明代末期比较常见,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判定该物品的年代为明末。他认为,该象牙簪应该是当时定海书香门第的男子或道士束发使用,但其主人是谁已难以考证。由于象牙簪在地下埋得太久,土的微量元素已渗入其表面,因而看起来像“竹筷”。以前在舟山地区发现过玉做的簪子,象牙簪还是首次发现。“因不懂行把家中藏品贱卖的市民,也有不少。”胡连荣说。他说,七八年前,定海一位阿婆将家里木头做的旧脸盆架当废品卖了20元。随后,这个脸盆架成交价一路上升,500元,10多万元……后来的成交价达到40多万元!原来,这是明代的黄花梨!
胡连荣还了解到,舟山有些家庭因宗教信仰改变,把在家里供奉了几百年的青铜佛像、木雕人物当废品处理掉,甚至半夜偷偷放到寺庙门口。“主要是一些市民不懂得辨别物品的材质和年代,就将宝贝当作废品处置了。”胡连荣说。他建议市民,在处理家中老货时,不妨先请教懂行的朋友,了解其大概情况和价值。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