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四日收创纪录新高,进而逼近6.20关口。统计显示,从今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这令越来越多甬上市民投资者偏向结汇,而昔日活跃的外币理财产品人气则陷入冰点。
换1万美元同比
可省人民币1500多元
“还记得去年五一后,从中行以6.323元左右的现钞卖出价为远在美国留学的女儿换了1万美元的生活费,而今年,按照昨日的牌价,同样一万美元的费用,只要61663元,也就是说,这一年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成本整整节省了1560多元。”昨天下午,正在银行办理购汇的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
不过,银行人士表示,尽管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屡创新低,尤其是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刷新了十次高点,但在美元低位之时,除了留学、旅游等刚需兑换者外,市民对逢低吸纳,持有美元的意愿显然没有显现。持有同期表现更弱的英镑、欧元、日元等货币者更是不多。
相反的,来自我市中行、工行、交通、光大等银行的反馈信息显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不偏向于及时结汇,而持有人民币。
“从目前看,人民币仍旧处在市场化阶段,这意味着,其未来仍有升值空间,尽管短期内,人民币往上或往下突破的动力都不是很足,但从上月起,个人及企业的结汇意愿又出现了显著攀升。”一家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
外币理财乏人问津
事实上,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之下,外币理财产品市场人气也已然跌入谷底。
“汇改以来,人民币表现出强劲势头,外币理财日渐失宠,如今,银行几乎停售外币理财产品,偶尔发一款,销量也是少得可怜。”中山东路一家银行理财师向记者坦言。
据了解,当前,银行在推的外币理财产品仅有美元和澳元两种,其中,以往收益起码在2%以上的保本型美元理财产品,如今预期年化收益率还不到0.5%。即便是昔日外币存款利率已远高于中资银行的不少外资银行,在原来基础之上,再推外币定存利率特惠,高调吸存,投资者中“买单”者依旧寥寥无几。
理财专家表示,在美元兑人民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如果暂时没有大量的美元使用需求,市民确实不宜长期持有美元,即便是以外币理财的方式规避风险,由于外汇市场波动较大,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要远大于定存利率或是理财产品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因此,投资者应先对汇率市场有所判断,若认为人民币升值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则选择及时结汇,以人民币理财方式达到财富增值目标。
□记者 崔凌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