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棕棚床制作工徐世忠:“吃饭家伙”动不得
2013年05月06日 09:58:26
邻居们都知道,动了徐世忠的铲子、刨子,就像伸手拔老虎的须子——他肯定会跳起来。
这一幕今天再次上演。下午4时许,65岁的徐世忠正在店里给床架凿卯眼,对面的老友跑来喊他打牌,老徐推脱,对方一把夺了他手中的扁铲,一向和气的老徐瞬间暴跳,“这个还我,这个还我!”做了一辈子棕棚床,老徐对这套“吃饭的家伙”看得极重,尽管这门手艺已日渐衰微、荣光不再。
椒江区育才路,成片高楼中间有一排低矮的老房子,徐世忠的店就开在这里,门口搭着塑料雨棚,棚下摆着几张刚做好的棕棚床。往北10多米,徐世忠指着嵌有五角星的老墙门说:“当年很红火的海门藤棕厂就在这里,做棕棚床的师傅就有50多人。”他当年就是厂里的师傅。
“以前,会这门手艺很吃香的。”徐世忠16岁开始学做棕棚床,至今已近50年,眼看着这门手艺由盛而衰,“上世纪60年代,国营单位的职工每月工资才30多元,我们就有80多元了,如果做包工,甚至有100多元。”
“当年藤棕厂出来的师傅,还在做棕棚床的,就剩我一个人了。”看着眼前破落的门店,老徐握着榔头的右手轻轻抖了几下,嘴里喃喃道,这门手艺已经没落了,没用了。
工作间的地上,摆着一张2米多长、约40厘米宽的长木凳,凳面坑坑洼洼,都是斧头、钢锯等器具留下的印痕。一根长条形木料被固定在长凳上,徐世忠左手握定一根扁铲,右手拎起一把榔头,照着木架上铅笔画出的线框,轻轻一凿,就起出一片木花来……不到10分钟,一个卯孔就凿好了。老手艺做床,仍然沿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枚钉子。
“木匠活比穿棕线还重要。”做一张棕棚床,
每日关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