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简述】
2012年2月13日,大洋街道近百名机关干部在食堂吃过晚饭,由班子成员带队,分15组,赴各村开展“进村入户”行动,面对面向村民宣讲政策,动员村民配合征迁。
这一幕,是大洋街道“百名干部夜访农家”活动的开始。
“白天村民出去打工了,我们也要上班。我们只能选择村民晚饭之后、入睡之前的时间走访,帮村民解决难题。”大洋街道党工委宣统委员周正林告诉记者,街道的机关干部已经习惯了白天上班、晚上夜访,每周至少两次。拆迁户、特困户、计生对象户、致富能手、老干部等,是干部走访的重点。
为使“百名干部夜访农家”活动不走过场,该街道根据夜访收集到的各类问题和建议意见,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和汇总,建立民情档案,召开“解难会”,并出台周汇报制、公开承诺制等系列制度,限期办结。
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大洋街道党工干部通过夜访,走访农家2300多户,征求到意见建议264条,召开现场座谈会26次,化解矛盾纠纷107起。与此同时,他们帮助253户566名困难群众申请并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新安排残疾低保户20户。
【记者调查】
夜访让十年“钉子户”搬新家
经过大洋街道干部3个月的耐心夜访,冯尚漫终于搬了。
冯尚漫是原新桥头村一名普通的村民,2003年,新桥头村实行整体搬迁,老冯守着自己的老宅子,死活不肯搬,这一守,就是10年。
这10年里,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好说歹说了一轮又一轮,老冯依然“坚定不移”。
2012年2月开始,每隔几天,一吃完晚饭,老冯家里就会来两个客人,他们是大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董立、大洋街道宣统委员周正林。
老冯知道,他们是来劝他搬迁的,前面几次,他把两人拦在门外,死活不愿意开门。“搬了以后,我要住到哪里去啊?”站在门内的冯尚漫,一开口就是这句话。
尽管吃了闭门羹,但干部们依旧准时在晚饭后出现。
2012年3月的一个傍晚,下起了滂沱大雨,董立和周正林撑着雨伞,冒雨来到了老冯家门口。一时之间,老冯硬不下心关门,只得把他们迎进了门。
董立和周正林知道,老冯脾气倔,坚持10年不搬家,不是一朝一夕能说下来的。所以,进了门后,他们只是和老冯拉拉家常,让老冯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房屋搬迁问题,则只字未提。
就这样夜访了好几次,董立、周正林和老冯渐渐混熟了,生活上遇到事儿,老冯开始愿意接纳他们的意见。
但是,话题一转到搬迁时,老冯仍然不为所动,他还在担心搬迁后自己的生计问题。干部们于是耐心地和他讲搬迁的种种好处,讲搬迁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来来回回,就是近3个月。
有一次夜访时,周正林工作了一天,显得十分疲惫,到了老冯家后,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老冯说,看到周正林白天上班那么累,晚上还到他家来,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而且很感动。“干部们也不容易,隔三岔五上门来。他们和我说过,拆迁后,我还是有房子住的,生活也会有保障的,并且还有不少好处。干部们说话算话,我之前提出来的一些困难,他们都尽量帮我解决了,我相信他们。”
几天前,老冯住进了新房,干部们的承诺也兑现了。“我还喝了他的搬迁酒呢。”周正林说,“这个以前见我就躲的老冯,现在一见我就拉我去他家坐坐。”
“‘干部夜访农家’不仅让群众更加直接了解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思路,也让干部更直接了解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周正林说,自“百名干部夜访农家”活动开展以来,大洋街道近百名机关干部深入各行政村,走进农家,为他们带去各项政策,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 农家客栈成摇钱树 民宿经济激活乡村旅游新密码
- 金华山背村干部带头快速拆除"老大难" 坚持三公原则
- 杭州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与时俱进的民情微群 干部竭力为老百姓办好每件实事
- 嘉兴市纪委近期严肃查处两名县处级党员干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