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人工成本上升融资难 宁波家庭农场发展面临"拦路虎"
2013年05月07日 09:54:45

   浙江在线05月07日讯 “家庭农场”的概念今年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宁波作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的范本,与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等地,一同出现在农业部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中。近日,记者在走访宁波几处家庭农场时发现,这些农场在积极谋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拦路虎”,如融资难、经营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土地租赁期限等。

  农场主舍得往地里撒钱

  慈溪是宁波市最先提出“家庭农场”这一概念的,这个季节,在中横线公路两旁的农田里,连片的绿色蔬菜正在蓬勃生长,一眼望不到边。这里就有好几个家庭农场,它们由专业大户经营。

  记者采访中发现,农场主们都憋足了劲,舍得往地里撒钱,都在追加投入。

  “没有投入就没有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慈溪桥头镇涌森蔬菜农场负责人郑涌森说,他发展家庭农场,基本上一块地赚来的钱,立刻又投入到下一块地的开发当中,去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建了一个水果精品园,还投资50多万元搭建了蔬菜无土栽培蔬菜玻璃房。

  在玻璃房大棚里,“温床”上的小青菜长势良好。郑涌森拿起一板青菜向记者介绍,无土栽培整个过程不需要用农药、化肥,达到纯天然无污染,一板小青菜约1公斤,市场上卖10元,价格比有土栽培的略高。因为成熟期大大缩短,前景很可观。

  “我现在的农场里有草莓20亩和蔬菜1000多亩。”郑涌森告诉记者,在两口子的经营下,去年农场的净利润就有100多万元。

  同样是位于桥头镇的明美农场的负责人余志明告诉记者,去年,除去各项开支,农场创下了约56万元的净利润,但每年赚到的钱都被他重新投入到扩大农场规模、提高设施水平上,仅简易大棚的投入就有40多万元。

  土地承包问题最纠结

  记者调查发现,在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的同时,缺地、缺钱等问题也制约了它的进一步扩大和组织化发展。

  “我想搞一个玻璃温棚,需要贷款40万元,但由于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现在只能作罢。”承包了60多亩土地种植瓜果的慈溪市宗汉丰田农场负责人陆开冲说。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也是让农场主心忧的一个问题。宁海县长街镇成塘村“天顺家庭农场”负责人冯宗伟曾经租了1800亩土地开办了家庭农场,年产值达四五百万元。但最近几年,劳动力、农资价格大幅上涨,让他的家庭农场利润空间大为缩水。

  “10多年前,农场的男性短期工30元/天,女性短期工20元/天,现在男劳力每天少于150元根本就找不到人做。”冯宗伟说。

  “农产品生产都是长期投入的产业,如果说土地承包的年限只有5年,我要种梨和桃的话,要3~4年才能有收益,接着就会面临第二期的承包问题;如果是种有机蔬菜,那就需要改良土壤,3年内不能施用化肥,我这边才改良好土壤,那边土地承包的合同又快到期了。”郑涌森说,土地流转的稳定性是大多数农场主最纠结的问题,也令承包者无法“甩开膀子干”。

  “我们经营家庭家场,没有村民愿意签土地长租合同,只能每3年续签一次,一到期土地承包费就上涨,我的农场面积眼看着越来越小了。”冯宗伟告诉记者,2002年左右,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为200元/亩,他承包了1800亩,现在每年1000元/亩,他只承包了101亩。

  有专家指出,“保障承包权、分离经营权”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内核。要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在“人人有份”的农地权利基础上,改变“户户种地”、农地经营规模过小的经营格局。

  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要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推进土地流转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通过确权,明晰权益分配主体,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当长的承包经营期限,使经营者能实现长远投资的预期。

  慈溪市农业局局长周国爱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定要制订严格措施防止工商资本乘机“圈地”。不光要看到新主体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新主体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变异”问题,并加以杜绝。

  -相关新闻

  宁波市开通申办家庭农场绿色通道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工商局出台了一整套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开辟了申办家庭农场的绿色通道。比如宁海目前已成功办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6户,正在办理15户。慈溪市民营个体协会秘书长柴勤刚认为,给家庭农场发工商执照,使家庭农场法人的地位得以确定,是家庭农场合法化和法律化的有效途径,也能更好地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

  下一步,工商部门将把“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作为重点行政指导项目,通过与民企协会共同指导品牌创建、规范合同行为、帮助农资维权、开展信用建设、引导农超(农餐)对接等方式,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 薛智谊 蒋安定 吕茂根 编辑: 施菲菲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