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中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傅君芬,吃完中饭坐在办公室,有点感慨:“我今天看了好几个小孩子,真的是可惜,明明可以长高的,硬生生耽误掉。爸妈都想让孩子长高点,但总是做些没道理的事情,和他们说也不听,我们医生都替他们着急。”
办公室里其他内分泌科医生纷纷接话:“现在家长把孩子长不高的事情看得很重,千方百计让孩子吃各种药,有些药吃进去没有效果,也要继续吃。”“我们医生跟他们说的话,他们都要打个问号,宁愿相信‘网上说的’、‘他们说的’。不过也难怪孩子爸妈,现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家里把孩子的事情当做头等大事,现在信息来源又这么多,家长很容易走入误区。”
傅君芬主任说,经过一个冬季休整,四五月份是伢儿长高的最好季节,尤其是5月份,人体分泌生长激素比较高。这个时候找对方法,在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等方面把好关,让孩子健康成长,对他的一生都很重要。
今天把孩子长高中的几个误区和家长说说。“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只有一次,家长要用正确的方法、看法来对待孩子长高这件事。”
误区一:吃中药代替打生长激素
专家正解:对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中医治疗不是首选
前段时间,傅君芬主任内分泌名医门诊来了一位小女孩,身高1.20米,看上去像个刚进小学的孩子,但她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
傅主任翻小女孩的病历:“两年前来过?那个时候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要打生长激素的。没有打?”
小女孩的妈妈哭丧着脸回答:“没有打,我们吃了两年中药,但是没什么效果……”
“吃中药?你女儿诊断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矮小症,应该打生长激素的,中药不要再吃了。”傅主任说。
小女孩一听,“哇”一声蹦起来:“太好了,不用吃中药啦!妈妈不要再逼我吃了,医生说的。”
傅主任继续和妈妈说:“你女儿现在8.5岁,低于P3的标准,已经属于矮小症了。之前,医院确诊你女儿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打生长激素是对症下药,这两年为什么不打?”
P3是个标准数值,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同地区孩子身高的第3百分位以下(比平均身高低7-10厘米以上),孩子就属于矮小症。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和人口推算,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其中5%的矮小症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长个子。
妈妈小声说:“我怕打生长激素对孩子有副作用。我们妈咪群里很多妈咪说,打这个针说不定会导致肿瘤。她们说吃中药,同样可以长个子。我想想还是给孩子吃中药,那个地方的医生很有名,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在那里看。每个星期都带女儿去,每天吃两大碗中药,女儿不爱吃,我告诉她会长高,她才咽下去,有时候都喝吐了,我也很心痛……”
“上个星期,我和女儿再去看中医,那个医生看了骨龄片,说了一句话,要不你还是打生长激素吧。我晕,吃了两年中药,再叫我打生长激素?那这两年中药不是白吃了?”妈妈懊恼地说。
“从骨龄片来看,的确是这样。6岁时,身高是1.07米,也低于P3,骨龄比实际年龄落后1.5岁,那时的生长条件还是很好的;现在8.5岁,身高1.20米,看起来这两年长得也还好,但骨龄已经是9岁多了,比实际年龄提前1岁。当初如果打生长激素,肯定比现在要长得多。好像是孩子跑100米,起跑时落后人家10米,没有加快速度,跑到越后面和其他孩子的差距越大。”
傅主任说,现在虽然还可以打生长激素补救,但所需的生长激素的量是按照孩子的体重计算的,孩子长大了,所需的量也多了,费用也要比6岁时高。
妈妈赶紧点头,“要打要打,能让孩子长高就打!其实中药也挺贵的……”
傅主任说,这个小女孩的病例蛮典型的,临床上也不少见。她提醒家长,一旦孩子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就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对症下药,中医治疗并不是首选。另外像中枢性性早熟的孩子,中医治疗也不是首选。
打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或有副作用的风险。曾有文献指出,生长激素可能有促细胞生长和影响糖代谢的风险,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生长激素应用还是比较安全的。当然,医生在用药前会详细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家族病史,如果认为孩子不适合打生长激素,就不会建议使用。
误区二:吃得越多,越容易长高
专家正解:均衡营养就可以,肥胖会影响身高
一说到长高,许多家长马上就会问:“吃什么东西最长高?”在网上搜各种“长高食谱”,傅主任说,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儿童期饮食只要注意平衡,不挑食厌食,饮食有规律,营养其实并不缺。相反地,为了长高,拼命让孩子吃这吃那,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性早熟,孩子反而不容易长高。
有位小患者,傅主任印象很深。9岁7个月的小姑娘,体重51公斤,身高1.4米,看上去像个初中生。
妈妈带女儿来看,主要因为女儿月经来了,乳房也发育得很大。妈妈觉得女儿是不是提早发育了?
做骨龄检查、性腺轴激素检测,小姑娘被确诊为性早熟,发育水平相当于十五六岁了,已进入青春发育的后期。
妈妈很紧张:“那我女儿还能长高吗?我总觉得吃得多,模子大起来,个子也会高起来。”
“长高的空间蛮小了,主要是因为孩子性早熟提前发育。”傅主任说。
这个小姑娘的性早熟属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跟营养过剩肥胖很有关系。
肥胖时,往往有过多的脂肪细胞。过多的脂肪细胞导致雌激素水平增加,女孩子就会提前发育,男孩子则变得比较女性化。
妈妈说,女儿生出来就有8斤多,超重,胃口也很好,毛毛头时一天要喝两斤多奶;读幼儿园读小学,胃口比一般男生还好,现在每顿要吃两碗饭,从来不喝水,可乐雪碧不断。
“孩子性早熟的危害蛮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生长潜能受损,导致成年身高不高。孩子可能前期比其他孩子高大,但后程乏力,骨骺提早闭合,身高增长的年限比其他小朋友反而短,生长发育停止后比一般孩子矮一个头。”傅主任说。
研究结果显示,性发育早1年,身高损失在5厘米左右。性发育愈早,骨骺闭合愈早,对成年后最终身高的影响越大。
误区三:频繁带孩子看长高门诊
专家正解:心理负担过大,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分泌
傅主任说,还要和家长谈谈家长的问题,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长高。
“门诊中常有这样的家长,每个月都挂医院的专家号,换着医生看,只问一个问题,怎么让孩子再长高一点?我们给孩子做各项检查,都好的,但是爸妈就是想让孩子再长高一点。”
孩子的身高受先天和后天影响,如果爸妈身高偏矮,那孩子身高偏矮,也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强求,如果家长总是把长高这件事挂在嘴上,没病也经常带着孩子上医院,那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以为自己有问题。
“不停带孩子辗转看病,其实是父母自己心理有问题,父母放松了,孩子才有个宽松的环境成长,对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傅主任说,门诊中曾碰到好些孩子,本来个子长得好好的,1年七八厘米,忽然有一年,一点也没有长,仔细问,要么是这一年参加奥数班,要么是爸妈离婚。
“心理负担过大,影响孩子生长激素分泌,孩子也会长不高。”
总体而言,身高不是很高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身高问题。和这类家长相反的是,门诊中还有一类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盲目乐观,认为爸妈身高都很高,孩子以后肯定没问题,一定会蹿起来。结果,等到青春期过了,孩子的身高也还没蹿上来,这时才想到医院,已经错过了长高的最好时机。
进小学后如果一直坐在第一排
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除了跟遗传、饮食、睡眠、运动、情绪有关外,孩子如果心脏、肝脏、肾脏、骨骼、肿瘤等方面有慢性疾病,都可能影响身高。
“什么时候带孩子来看内分泌科的长高门诊?如果孩子从小学开始,一直坐在第一排,或者身高变化不大,该长的时候没有长起来,就要带孩子来看了。”傅主任说。
算一算
你孩子的身高有没有达标?
临床上,衡量2-12岁孩子的正常身高,用得较多的公式是:身高(厘米)=年龄×7+77。
根据父母身高预测孩子身高
那么怎么才能预测孩子将来能长多高?
根据父母双方身高,预测孩子长大后身高的公式有很多,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有——
CMH法:男孩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5
女孩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5
FPH法:男孩身高(厘米)=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
女孩身高(厘米)=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
- 1厘米差距改变往年30%考生命运 杭州空姐招生降低身高
- 父母中等身高10岁的女儿只有1米25 她为啥长不了个
- 孩子一年长不到4厘米、长期坐第一排 都应及时就诊
- 化身高富帅约见女网友被识破 恼羞成怒偷走对方iPad
- 身高1.5米兰溪男子 面对孩子的求救一头扎进水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