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农夫山泉在北京就产品标准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与京华时报记者就标准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现场发言屡被打断。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称,“农夫山泉执行地标,不等于只执行地标”,今后农夫山泉仍会依据这一标准,“既不会改,也不会变,这是我们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农夫山泉表示已起诉京华时报,索赔名誉损失6000万元。
不得不说,我们正在经历新闻史上的一部“大戏”。在此之前,我们还从未见过一家报纸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拿出N个版面去连续不断地“炮轰”一家企业。而且,“炮轰”的焦点并非是这家企业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而只是说它印在瓶子上的标准有问题。换言之,如果农夫山泉“从善如流”换印一个新的标准,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农夫山泉也非常有“个性”,“既不会改,也不会变”,“不会为舆论暴力低头”。
现在,农夫山泉已宣布关闭在北京的工厂,理由是“一个产品协会就可以让一个公司的产品下架,一个产品协会的决定就可以让京华时报把它登在头版头条,这样的环境农夫山泉只能退出”。可是,京华时报则宣称“是质监部门让你走的”。别的媒体随即采访北京质监局,得到的答复却是“否认已介入调查”。真相依旧扑朔迷离,“互掐”双方则是双输:农夫山泉已然遭受巨额损失是不争的事实,京华时报的媒体公信力也遭受了质疑,甚至有人建议其直接改名“反农夫山泉报”。
农夫山泉现在所执行的浙江地方标准,是否的确不如自来水标准,因为涉及专业问题暂且不论。真正的问题是,农夫山泉执行地方标准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为什么监管部门迟迟不去执法,即便是在一家报纸持续“炮轰”一个月之后?还有,类似的标准问题,其他瓶装水企业是否同样存在?如果是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标准混乱问题,为何不去直接质问相关监管部门,却单单针对一家企业对其死磕一个月?媒体真的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了吗?真的不带有任何偏见与私利,真的珍惜自身公信力了吗?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标准的归标准,质量的归质量,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相信,如果京华时报能够证明农夫山泉在质量上不达标,或者比别的瓶装水差很多,甚至不如自来水,一定早就曝出这个“猛料”了。“炮轰”一个月,却只谈标准而不谈质量,事实上已经证明农夫山泉的质量没有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喝进肚子里的不是“标准”而是“质量”。印在瓶子上的标准,重在合法合规;产品实际质量如何,才真正自有高低,同时也是评判的关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