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叶伟棠(右)在广场开展宣传活动。(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05月08日讯 医生、公务员、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休教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因为对生命的热爱聚集在一起。他们用最真挚的心、最实际的行为,宣扬一种对于生命的关爱!
今天是第66个世界红十字日,宁波市红十字会将在本月开展“情暖三江·生命护航”主题纪念活动。在接下来一个月中,志愿者们还将走进百个培训站点,开展百场救护培训,让市民了解自救互救,进一步保护市民的生命与健康。
让我们走进宁波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以生命的名义,相聚在一起
“改善最易受损人群境况”是市红十字会“词典”里的扉页箴言。
2007年,宁波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按专业、分领域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先后组建了博爱、现场救护、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红十字知识宣讲、人体器官(角膜)捐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等7支志愿者服务队,并在宁波日报城事帮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建立3个志愿者基地。
每年“5·8”博爱周期间,数以百计的红十字志愿者便会出现在中山广场、天一广场、海曙公园等繁华地段,开展公益宣传推广活动,征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展开社会募捐活动;
在世界急救日,市红十字会还组织志愿者参加急救知识普及行动,通过大型公益急救课,把“救命”技能传授给市民……
2010年12月,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组织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它的成立,不仅拓宽了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领域,更是一项造福社会、恩泽后人的善举。
据不完全统计,在宁波需要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至少有8000人至10000人,而角膜供体缺口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15人的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广泛的知识宣传活动。
到目前为止,服务队已开展活动70余次,经服务队发放的人体器官(角膜)捐献表格180份。在他们的宣传下,目前宁波市累计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310人,已有20人实现捐献。角膜捐献志愿者267人,已捐献53例。
每一个数字,都在述说他们对于生命的敬意,对于生命最本真的关怀。
以爱的名义,传播希望的种子
“这是一把扇子,给您凉快凉快,上面是器官捐献的信息,您不妨看看。”大热天,你能看到人体器官捐献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奔波在甬城街头的公交车站、火车站以及大型公益场所。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志愿者们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出资1.5万元,印刷了3万多把以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为内容的宣传扇,分发给过路的群众。
平日里,志愿者服务队更是为老百姓提供热心服务,他们在不为人注意的时候随风飞起,漫山遍野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每周六下午,志愿者们都会在红十字会志愿者俱乐部,为有需要的市民解答有关人体器官角膜捐献方面的问题。有时甚至还肩背登山包,脚踩自行车、电动车,或者开着汽车深入到各医疗单位、企业、社区、乡镇、敬老院,走到哪里,他们就将知识宣传到哪里。
如今,在一些医院、卫生院和敬老院,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服务队已小有名气。当需要器官和角膜捐献宣传资料时,大家会打电话给他们;有些身有疾患、行动不便的老人有角膜捐献意愿时,也都希望他们上门服务。
身患癌症多年的叶伟棠是一名普通的退休生物教师,他也是红十字会器官捐献服务队的队长。
2009年,当他在住院期间得知人过世后可以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作为医用,一双健康的眼角膜能让两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时,他就立即与家人商量,死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2010年5月,宁波日报城事帮办栏目刊出了“角膜劝捐谁做宁波第一人”,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了宁波市角膜劝捐第一人。他说,希望自己能让那些因器官需求紧缺的患者少一些遗憾。
志愿者感言
宁波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叶伟棠:人悄悄地来,也悄悄地走,不带走这个世界任何一点,但愿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留下你的爱,让生命永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