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景宁5月13日电 初夏来临,山区雨水明显多了起来。5月9日清晨,又是一场雨,淅淅沥沥,骤下骤歇。去往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严坑村的村道,一段几乎没有直线的盘山路,一弯连一弯。这条路通往山上的严坑村和水井村,目前两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00多人,出行全部依赖它。
在严坑村,村民杨美珠正逗着4岁的孙儿,儿子严家仁骑摩托车载着儿媳要去镇里。目送儿子儿媳下山,她念叨起来:“以前这样的天气,我是不许他们出门的。一下雨,这条村道总会塌方,尤其这样连着下了好几场雨。去年6月,儿子去镇里办事,回来时塌方把路给堵住了,他一个人将石头一块块搬开,搬了两个多小时,才算把路打通了。这还算好的,去年村里一个小伙子娶媳妇,结果塌方把路给堵了。村里、乡里都没办法马上通路,他只能自己花钱雇铲车通路。”
“现在好咯,这样的天气,养村道的人肯定会巡路,让路通起来。万一碰到塌方路被堵,一个电话到村里,或者直接打给养护人,他们就会立即去清理。”说起今年的新变化,杨大妈一脸喜色。
还真被大妈说中了。村道上严坑村和水井村的分路口,养路工正戴着安全帽,敞开着衣衫,大汗淋漓地清理边沟里的泥沙。“汛期到了,得随时把沿路的边沟清理出来。万一下大雨,边沟堵死了,雨水跑到路面就顺着路基边坡流了,很容易把路基泡软。”说话的陈孟峰,是这段村道的养护责任人。早晨7时,他就和蔡振华、杨传清,沿着村道从下往上,边巡查边清理边沟和塌方点。“一上午,清理了大小塌方点五六处。”
“现在,小塌方由乡里聘用的养护责任人清理,30立方米以上的大塌方,乡里会组织机械第一时间来清理,尽量保证当天路通。”严坑村村主任潘小军补充道。
“景宁是山区,村道全部为盘山路。每年3至8月的雨水和台风季节,这些盘山路时常塌方。由于养护资金少,很多乡镇连养路人员配备都不到位,塌方得不到及时清理,一方面影响村民通行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无人养护的路损毁情况严重。最夸张的一次,2009年莫拉克台风,梅岐乡一处村道大塌方,几个月不通车,村民怨声载道。”县公路管理局局长徐关铭介绍。
去年,景宁公路管理局做了全县农村公路管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县1225.103公里的村道中,40%处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的状态;50%养护不到位,路况不理想;只有10%的村道公路养护尚可。”提起此事,徐关铭直摇头。“如果再不采取养护管理措施,这些辛辛苦苦修好的农村公路,不出几年就会变得晴通雨阻、路面坑洼。”
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通往严坑村的村道上,公路养护工蔡振华、杨传清,正在清理边沟和小塌方。
对村民来讲,村道畅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2月,当地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办法》,从今年起,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经费除了省里补贴资金外,县级财政将投入近700万元养护经费。同时,出台严格考核机制,县公路局每个季度对乡镇、街道进行考核,乡镇、街道每个月对养护责任人进行考核,年终县政府还有一次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额外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将被扣奖金。
到目前为止,全县22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而今年以前这个数字是“3”;全县所有农村公路,尤其村道,已全部落实到专人养护,实现了每一公里农村公路都有专人养护。以沙湾镇为例,针对农村公路养护,该镇成立了3支队伍,专业化道路养护队伍、公路塌方清建队伍和镇级监管队伍。全镇约113公里农村公路,包括4公里乡道和98公里多村道,落实给6个养护责任人,镇级监管队伍随时检查。
“以往最怕雨季、台风,电话响起就心慌,现在轻松应对。那时候,一遇到大塌方,村里上报镇里,镇里再向县里主管部门汇报,经其现场勘测立方量、计算好所需经费,然后委派清理单位来清理,来回得个把星期,村民等不起啊。现在遇到大塌方,镇里的公路塌方清建队伍,立马就能赶过去。县公路管理局只需到场核算好费用,再由县财政事后支付。”沙湾镇党委书记夏胜忠告诉记者。
今年,县里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养护费标准,像陈孟峰这样的养路人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往养护经费太少,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儿。去年我承包了22公里,都快干不下去了。今年经费充足了,我一口气承包了53公里,占到全镇农村公路的一半,我有信心把路养好,方便村民出行。”陈孟峰说。
- 丽水援疆医生开展巡诊服务新和百姓
- 丽水援疆医疗专家下乡巡诊实行常态化
- “微时代”带来“微改拆” 元和街道搭建沟通新渠道
- 丽水商务部门提醒:不锈钢出口遇阻 企业需提早准备
- 丽水援疆点燃新和县“庭院经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