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保安传奇”正在被关注: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出了5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关于北大保安考大学,许多观察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个例的现象,全国只有一个北京大学,没有几个青年能到北大校园里工作,接受北大的文化熏陶。
北大不到500人的保安队伍,每年有近20人考取学位,有的保安毕业后回家乡当上大学教师,还有一个名为甘相伟的保安考进北京大学后,将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时任北大校长的周其凤还为该书欣然作序。
站着也要上北大,即便身处保安岗位上,也要创造出非同寻常的命运轨迹,北大保安的求学故事确实很励志。但正如观察者所说,这样的励志故事很难被普遍复制,北大保安的境遇“逆袭”之所以发生,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譬如保安队具有重视队员学习的传统,为此不惜调整工作时间;譬如不少队员原本就是高中毕业,有些人当年只是仅以几分之差落榜;再譬如北大的开放与包容,让保安有了免费旁听的机会。
恰恰因为如此,北大保安传奇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证明了一个并不传奇的关于阶层流动的常识:即便在“阶层板结”观念流行的今天,流动也是可以实现的,但其前提是让他们分享教育资源。北大保安虽大部分来自农村,但进入北大后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因为有稳定的收入,他们无需过度考虑经济压力,而宽松的工作环境、免费在北大旁听,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一流的大学师生。当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无障碍亲近,底层劳动者就获得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北大保安传奇之所以打动人心,正在于它契合了某种焦虑情绪。与这些保安相比,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无机会群体”,他们也想努力,却没有努力向上的资源,甚至没有努力的方向。显然,要让他们远离“无机会”的困境,就必须从资源配置和制度供给等方面着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