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舟山市多所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10日上午,记者随市地震局工作人员来到定海白泉中心小学,实地观看了该校的演练。
每周一次的操前应急演练,让学生学会镇定
10日上午8时多,白泉中心小学广播响起紧急疏散警报信号。第一次警报信号响起,记者看到四(3)班学生们立即钻到自己的课桌下方,用双手护住头部。约半分钟后,第二次紧急疏散警报信号响起,在六七秒内,该班全体同学跑到教室外的走廊并已排成三排。
随后,老师们带领各班学生,一班紧跟着一班快速跑下楼道,学生们神情镇定,现场秩序井然。离警报信号发出40秒后,位于三楼楼道口教室的四(3)班全体学生都跑出了教学楼。
2分10秒,参加应急演练的1250名小学生全部跑到学校后操场集中。
从上学期起,该校在每周一的早操前举行一次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刚开始演练,同学们心里都有些紧张,有的还在‘逃生’中途摔倒。经过多次演练,我们变得镇定了,很久没看到有人摔跤了。”四年级男生王兵兵说。“经过长期训练,心理素质和逃生速度都有很大提高。 ”四(3)班女生顾巧洋说。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演练,依然能发现问题并改进
记者注意到,该校每个班级都先在教室外排成三排整班逃生,途经楼道时队伍也没有混乱。为保障全校学生不发生踩踏等意外事故,该校在上学期演练时只追求秩序。在做到有序“逃生”的前提下,本学期再略微增加速度要求。“经过实践对比,有秩序逃生反而能使整体速度大幅提高,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最优化组合。”校大队辅导员洪琼说。
据了解,起先,该校每个同学各自逃跑,在楼道口产生拥堵,整体速度慢且存在安全隐患;排成四排后,发现高年级学生下楼梯时比较拥挤;之后改成两排,但总体逃生效率太低。最终,根据楼道宽度和学生体型定为三排。
该校还优化了各个班级所走的逃生楼道,甚至细化到教室前三排学生走前门,后三排学生走后门,以提高逃生速度。“这些都是在一次次演练中发现问题,然后优化改进的。”洪琼说。
地震疏散演练,能否请防震减灾部门观摩指导?
白泉中心小学这次应急演练中的表现怎么样,符合地震逃生的要求吗?记者询问了市地震局有关人员,他认为仍有可以改进之处。
该工作人员介绍,躲避到桌下是为了防止吊顶、吊灯、电风扇等悬挂物坠落砸伤人。学生躲到桌下时,不要光是抱着头,还应抓住桌子腿并将桌子固定住,因为地震时桌子可能发生移动翻转,这样坠落物仍能直接砸到身上。
演练中,学生队伍在跑出大楼前往操场时,人流仍靠着大楼跑向操场。对此,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建议,可以提前规划好具体线路,在逃出楼房后要直接跑向空旷地带,不要再靠近建筑物、广告牌和玻璃幕墙。
他说,如果周边建筑物较多,有条件的要尽量躲到大于楼房高度的距离外,至少要躲到距楼房一半高度的距离外。比如楼房高20米,至少要躲在离其10米开外的地方。他说,“这需要在平时规划好应急避难场地。”
他还建议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楼层,制定不同的逃生策略。譬如一楼的学生,可以考虑直接逃离教室。
记者了解到,舟山市一些中小学的地震应急演练都没有与防震减灾部门结对,而学校老师大多不是专业人员。有学校提出,今后,教育主管部门能否联合防震减灾部门定期观摩、指导学校应急演练,并根据学校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制逃生路线、规划应急避难场地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