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在浙江海洋学院,有一名年轻人,虽然出身寒微、长相普通,却是贵州数百名贫困儿童的“偶像”。他在贵州创建了“爱西行”公益团队,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为200多名山区贫困儿童找到了长期结对的帮扶人,还为许多山区学校送去了图书室、课桌椅、学习用品……
这个年轻人名叫汪洋,今年25岁,四川巴中市人,浙江海洋学院在读研究生。
2011年,他休学一年,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贵州省江口县县委办服务,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贵州山区的贫困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放着棺材的“教室”交不起19元杂费的孩子
贫穷如此刺目,扎疼汪洋的心
2011年6月,汪洋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并顺利考上了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不过,当年他并没有到舟山来念书,而是选择休学一年,赴贵州参加志愿服务。
汪洋的老家在大巴山里,2008年“5·12大地震”时遭受了重灾。“虽然当时我在河北上学,但地震仍给我带来彻骨的痛。后来,在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破碎的家乡一天天重建起来。这些都让我对‘责任’和‘生命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有个理想,就是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去贵州前,汪洋给自己的导师发了一封邮件,解释自己的休学理由,取得了导师的支持。
一心想支教的汪洋最后却分派到了贵州省铜川市江口县,成了县委办的一名文书。不过,上天并未阻断他和贫困孩子们的缘分。作为河北“西部计划”赴贵州志愿服务团队副队长,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汪洋都会组织志愿者们到附近乡村去走走。在一个叫“岑忙三家村”的地方,他们看到了一间放着棺材的“教室”。
那是一个非常原始质朴的村落,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道路上也堆满了牛粪羊粪,整个村落看起来一片狼藉。校长罗再友带他们去“参观”村里的学校——这哪里是什么学校?就是几间破败不堪的房子而已。房子的墙已经垮了,横梁也塌了……这怎么上课?罗校长说,学校没钱修缮,就让孩子们都搬到村民家中去上课了。
“新学校”也是一座被废弃的民房。只有两个年级,分在两间破屋子里。二年级安排在堂屋,屋子只有三面墙。一年级安排在厨房,一旁就是破损的灶台,上面还摆着被灰尘掩埋的灶具。大概是长年烟熏的缘故,室内十分昏暗,连黑板上的字也看不清楚。汪洋找了半天,没发现屋内有电灯,却在角落里看见了一口棺材。“我们都吓了一大跳!小孩一般看见棺材都会害怕的吧?真不知道他们每天是怎么过的?”回忆起当天的场景,汪洋至今仍感心酸。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学校,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一名在支教的志愿者告诉汪洋,他支教的学校经常有个小朋友趴在教室外面看老师上课。小朋友叫吴小龙,今年12岁。他说他家很穷,爸爸交不起他们兄弟二人的书杂费,所以让小学六年级的哥哥继续读书,让他辍学了。“一学期书杂费要多少钱呢?那孩子说,19元。”连19元书杂费都交不起?志愿者去了吴小龙的家。“房间不足十平方米,两张破床,床上放着几件破衣服,床底下堆着土豆。一张搭起来的桌子,一个灶台,两三双破旧的鞋子,一个脸盆,两个旧锅。他们家里没有电也没有蜡烛,因为忍受不了贫穷,妈妈离他们而去,留下父子三人。我们长这么大,见过的最破烂的家也要比这好上几十倍吧。”回到学校后,这名志愿者向汪洋说起吴小龙家的情况时,几乎哭了。
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吴小龙重新回到了学校。大家又带着吴小龙去镇上理了头发,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
可是,帮了一个吴小龙,“王小龙”、“陈小龙”们怎么办?贵州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小龙”?
办网站、开微博、搞推广
他带领志愿者们凿出“爱渠”,把各地暖流引入贵州
汪洋决定要尽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孩子们眼中闪耀出希望的光芒”。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去江口、兴仁、黔西、钟山、七星关等县区看望参加“西部服务”的志愿者们,并号召大家一起为山区的贫困孩子们寻求希望。
汪洋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志愿者们的响应。大家把这次活动命名为“爱西行”。他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走进一个个村寨,采集当地贫困儿童的信息。他们制作了“爱西行公益网”,网站不仅发布了贫困儿童的信息,还推出“一对一帮扶”,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可通过该网站实现帮扶心愿。他们利用QQ、微博、人人网等网络平台发布贫困孩子信息,积极为孩子们募集捐助和长期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扶人除为孩子提供必备的物质资助外,最重要的是要长期关心、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本来只想做一个中间人,给帮扶人和贫困儿童牵上线,具体帮扶由双方各自线下操作。但后来发现,如果没有跟踪机制,我们就无法确定活动的效果,于是又推出追踪机制,对受助人进行不定期的回访。后来我们又发现,除了结对帮扶,许多山区学校图书、教学器材非常缺乏,基础建设也很落后,急需改善。我们又推出捐建图书室、爱心礼物、爱心药箱等项目。”汪洋说。“战线”越拉越长,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汪洋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花在队伍的组建和管理上。
不过,志愿者们的辛苦很快有了回报。汪洋获得“贵州省优秀志愿者”、“贵州省优秀春晖使者”等荣誉,他所带领的“爱西行公益团队”也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志愿者组织”、“贵州省十大公益团体”。“最好的回报,就是孩子们的笑容。”汪洋说,贫困家庭的孩子一般都很早熟,性格谨慎内向,不善交流。但随着志愿者一次次上门看望、电话交流,孩子渐渐变得开朗主动。去年端午节,汪洋和另外一名志愿者租了一辆面包车,接了8个孩子到城里过节。车上,原本素不相识的孩子们很快嬉笑成一片。“那一天,是我24岁生日,我给他们买了新衣服,吃了他们人生中第一块蛋糕,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觉得幸福极了。”汪洋说。
去年3至5月,汪洋参与了贵州团省委组织的“青春在西部闪光——赴黔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全国巡回报告会”,到四个省作报告,呼吁更多人关注山区贫困儿童。如今,汪洋已经离开贵州,不过贵州依然是他最牵挂的地方。因为这个公益团队不仅仅依然活跃在贵州,还在其他省市慢慢推广。“不仅仅去贵州的志愿者接过接力棒,全国各地认同我们理念的志愿者也在加入。”汪洋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