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财产公示,温州迈步。平阳日前推出“内部公示”,前天,洞头又对拟任纪检监察干部进行网络公示。尽管“公示”具有时效性,不等同于“公开”,但洞头破冰的意义在于面向社会公示。
官员财产透明制度自240多年前源起瑞典后,在欧美及中国港澳台等地区都已成反腐利器。“财产公开”不仅是多份文件热词,亦是多年来两会的口水之案。更有网民公开自己财产,示意官员:“我脱了,轮到你了!”财不露白是中国传统观念,官员们或出于隐私,或出于安全,对此总有难言之隐,直到有些官员或同情妇反目,或被小偷光顾,最后不得不以“财产公开”的姿势“落马”。
事实上,民众关注官员财产公开,聚焦点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乎你怎么拥有的。“财产公开”不仅能够修补缺失的信任,而且能够“拯救”官员合法的财产收入。
当然,公开并不意味着单兵突进,任何一项好的制度,要想行得通、办得到,一定要有一个配套措施和一个水到渠成的环境。财产公开,需要有申报、公示、监督、问责等环节,也需要社会诚信系统、信息统计系统等保障,如果公示不公开、不核查、无监督、无问责,那公示就容易变成“盲人的眼睛、聋子的耳朵”。
从地方实践来看,全国范围内已经或即将开展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地方试点已达20余个,包括新疆阿勒泰、四川高县、湖南浏阳、浙江慈溪、宁夏银川,以及浙江磐安等,对象包括县市级、地市级现任官员、拟任提拔官员,从当地廉政网、单位公告栏,到单位干部大会、媒体公开等,内部公开常有,社会公开少见。
洞头的“网络公示”与平阳的“内部公示”分别“晒”出拟提拔干部的房产、汽车、家庭关系等,这种财产公示与干部任职“捆绑”,为干部“透明成长”注射了“防腐疫苗”,但特定时态的“公示”,并非常态存在的“公开”,且对象多为年轻“新官”,制度洁癖者质疑“雷声大雨点小”,担忧财产公开是否“点到即止”。
各地试点公示对象、途径或有不同,但公示结果却大致相似,各地监管部门大多表示,公示期限内均无人举报,公示效果不错。但也有学者认为,零投诉、无异议并不代表民众无意见,也可能是公示内容、公示渠道没被民众“笑纳”,而沉默则是民众的无奈之举,也是他们对于制度缺陷的无声抗议。
任何政策出台,风险预估显然很有必要,忌惮财产公开引起社会反弹也无可厚非,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洞头,还是平阳,都不可能在财产公开路上独舞。在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前,仍要做很多准备,比如适时阐明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推动官员个人财富的透明化,将公务员的福利规范化……
官员财产公开一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今“财产公示”这只鞋已落地,人们就期待另一只鞋“财产公开”也尽快落地。
- 晒房晒车晒收入晒投资 温州首试官员任前财产公示
- 温州农民房或可上市交易 交易权益如何保障?
- 温州平阳:以“五大行动”推进青春党建工作
- 涉嫌非法吸存超51亿利息35.1亿 温州立人案择期开审
- 温州立人集团非法吸存案近日开庭 涉案金额近52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