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9日讯 太湖文化论坛年会今年放在杭州召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得益于杭州的生态建设成果。杭州生态文明建设好在哪、有哪些具体举措,自然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昨天下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分会场讨论中,杭州市副市长徐文光就与大家分享了杭州的经验与做法。在提到“公共自行车”时,徐文光的声音都提高了分贝,很是自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徐文光说,我们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把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其中就组织实施了西湖、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和湘湖等四大综保工程。通过整治保护,西湖文化景观在201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也将于今年8月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现场评估。
杭州的生态保护还表现在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突出高端高新高效和绿色循环低碳导向,坚决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说“不”。徐文光说,杭州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了生态补偿体系,自2005年以来市本级财政共向西部五县(市)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4.5亿元。
徐文光用比较多的笔墨谈到了杭州构建的大公交体系,引导市民多乘公交车、多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杭州拥有全国最大的自行车服务体系。”徐文光自豪地说,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虽然学自巴黎,但从它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巴黎。数据显示,杭州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量超过25万人次。
“现在大家谈得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是PM2.5。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率是很高的,公共自行车的推行,减少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徐文光说,以目前的公共自行车使用量看,杭州每年可减少12万辆私家车的出行。
杭州公共自行车也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分会场主持人、田汉基金会理事长苏叔阳风趣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如果大家都想着来天堂,天堂自然也就堵了。“我们希望每个城市,都能把自己建设成天堂一样。同时,杭州公共自行车值得研究,如何更好地在推进生态文明上发挥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