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抽检结果,此次抽检中,大米及米制品的合格率最低,仅为55.56%,而不合格的原因都是镉含量超标。5月18日,在记者的再次追问下,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镉超标的8批次大米生产厂家、品牌标志,其中6批次来自湖南。
大米检出镉含量超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广州此次抽检18批次,居然有8批次大米镉含量超标,震惊之余,有必要追问,这些大米是怎么进入市场的?如果仅仅将镉超标大米查封了事,实在是不负责任,对“镉大米”必须追根溯源,进而“刮骨疗毒”。
首先,这些大米是怎么“中毒”的?农民不可能往稻田里添加镉,更不可能往大米里添加镉,他们也不懂这些。这些镉的来源不外乎两种途径:水源和土壤。实际上,我国很多地方农田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非常严重,有专家表示,我国当代农业种植大量使用含磷肥的复合肥料,磷肥中的镉通过施肥进入土壤。另外,一些稻米主产区的灌溉水系,沿岸城市的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业都比较发达,导致整个水系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异常严重,镉通过灌溉进入土壤。
这就是了,如果这些地方的污染治理没有进展,而农田又在种植水稻,那么“镉大米”必然源源不断,广州市此次抽检结果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其次,这些大米进入市场前是否经过质检?如果没有经过质检,就应追查稻米产地相关部门的责任。我最担心的是,很多地方的质检部门,他们其实对大米镉超标心知肚明,但睁只眼闭只眼——“易粪而食”是当下食品安全领域的潜规则之一,只要自己不吃就行了。
我在国家粮食局网站看到《关于做好2013年粮食质量安全重点工作的通知》:“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对检验中发现的重大粮食质量安全问题要及时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妥善处置,同时向上一级粮食部门报告。”如果这些规定都被严格执行,“镉大米”就不会出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