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找了好几个了,就是没有一个称心的。”5月14日,王阿姨致电帮办热线,称家中保姆总是突然辞职,家政公司又总是拖了好久才能再介绍一个,一家人为此都很烦心。
王阿姨是北方人,女儿嫁在衢州还生了两个孩子,所以一直请保姆帮忙照顾。“有些保姆很尽心,有些保姆干了一段时间又去别家干了。”王阿姨又生气又无奈,她托家政机构帮忙介绍,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目前他们也在多方打听。
家政服务的需求市场确实很大,最近,记者接到不少市民来电反映保姆难找。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单位。
行业现状
家政市场需求大 服务质量待提高
“衢州保姆”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衢州市的保姆行业声名远扬。而据统计显示,每10户城市家庭,约5户有聘请保洁、幼儿保姆、老人护工等类型家政工的需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我市情况看,从事家政服务的80%以上是农村打工女性。
余桂花是开化人,37岁,做家政服务已经5年。她告诉记者,她与4个家政公司保持着联系,哪家有活,公司就会打电话联系,但她所挣的钱要和公司分成。
“家政游击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行业准入手续,仅凭中介留下电话号码或熟人介绍来揽活儿,服务质量没有保障,一旦与雇主发生摩擦,不能承担责任。而家政公司中,除少数企业化运作的公司外,大部分家政公司只起一个中介作用,并不能有效管理家政服务人员,一旦发生服务纠纷,雇主无处说理。”记者从市就业局了解到,一些小规模的家政公司确实存在余桂花所说的“资源共享”情况。
所谓“资源共享”,就是两家或多家家政公司之间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享客户信息和家政工人信息,不同的家政公司可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提供相应的家政服务。“这样的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人员管理更难了,客户权益也更难维护了。”
“由于近几年家政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存在的问题越发突出。”市区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成刚介绍,“管理和实际现状脱钩、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家政市场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王律师说,他接触过很多消费者,发现他们即使有的签订了合同,内容也比较空泛,甚至还是霸王条款,消费者在维权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王律师分析,由于家政工流动性大、工作地点分散,很难实现动态监管。此外,1993年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原则性偏强、适应性较差,已很难满足多种消费业态的需要,滞后的法律法规使相关部门在处理家政服务纠纷时也无从下手。
多措并举
促我市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衢州市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职业与成人教育优势,实施三方面“一体化”举措,深入推进家政人才培养培训,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优秀家政服务员。
据记者了解,为了加强我市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早在2010年7月,我市教育局在总结前8年保姆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会同市农办、人社、妇联、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衢州市家政服务员培训管理办法》。2012年3月,根据省政府和省教育厅要求,加大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研究制定《衢州市家政服务员培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构建并完善了家政培训的一体化组织网络,实行发展计划、生源组织、培训考核、就业指导、经费保障、跟踪服务的“一体化”全程管理,推动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由松散型发展向正规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据统计,2012年全市培训家政服务员近2000人,稳定就业率达70%。同时,市政府分别在衢州中专、衢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衢州市女子素质培训基地”和“衢州市女子学院”,在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选择素质相对较好的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集中免费培养。2012年,衢州中专、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中高级家政服务员759名,就业692人,成为“衢州保姆”中的佼佼者。
此外,我市所有社区和乡村还开展了“三民工程”,对社区人员和村民家庭实行“网格化”管理。依托这一管理平台,根据家政行业特点,由驻村干部和妇联主任遴选推荐出适宜做家政服务人员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村委会或社区诚信证明,经市妇联统筹,教育部门配合筛选出真正能够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劳动力进行家政培训,从源头上把好健康关、思想关、家庭关、诚信关,保证家政服务群体的稳定和质量。
“随着我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和发展,家政服务也将在促进家政服务业向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相信能更好地满足市民对家政服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并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下一步,我市将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我市具体现实情况,实施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