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上位》的宣传海报。
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近日,宁波莱彼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某房地产企业量身定制的微电影《心愿》在互联网上播出。宁波英皇、宁波默默联合拍摄的微电影《花田喜事》、《爱有天意》也在象山影视城微电影体验区上线……但在这波微电影热潮中,是靠卖电影还是卖广告赚钱,成为微电影制作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1宁波出品的微电影网上热播
莱彼特公司位于鄞州,以动漫原创起家,近年来逐渐向新媒体影视领域转移。该公司的第一部微电影是2012年播出的《毕业那年》,并在全国选送的10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2年中国青年喜爱的微电影“金帆励志奖”。
今年莱彼特与北京的几家影视公司取得合作,与《青春期》系列微电影的原班人马共同出品了《上位》。《青春期》系列电影曾获得了超过25亿次展播,开创了网播剧新媒体营销先河。而这次《上位》像《青春期》一样采用了“网络付费+广告植入”的模式,2月28日上线,首日点击量即达7000万元,3日后突破1.2亿元,5日内有100万名网友付费观看《上位》,营收超过300万元。在优酷电影榜排名上力压《西游·降魔篇》等大片,点击率位列第一,一个月的点击量突破2亿元。
微电影的风潮从2010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了。2010年,“筷子兄弟”用一部追忆逝去青春的微电影《老男孩》获得了超过2500万次的累计点播数量。换算成观影人次,超过了当年的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唐山大地震》(1700万观影人次),这算是中国“微电影时代”的起步。之后,微电影像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更多的专业导演、演员参与其中,甚至诸多文化名人也来跨界执导。
“微电影不需要太严格的美学和技术训练,草根也可以参与电影创作,想拍就拍,拿起DV就可以。”宁波华视影视制片人梁好认为,微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创作中“精英”与“草根”的界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影像作品表达自己。当然,这也带来了作品的泛滥和品质的良莠不齐。
2甬企试水微电影营销
《上位》这部片子中植入了某品牌,之前莱彼特拍摄的新媒体电影《末日情人》中也植入了某葡萄酒品牌。“宁波多家企业在片中出现,它们提供了直接经济赞助。”莱彼特公司董事长朱俊澎说。
热衷用微电影做营销打品牌的企业还有很多。雅戈尔日前发布微电影《决胜局》,讲述了一名斯诺克球手从注重外表着装的熨帖升华到心灵深处的妥帖,最终反败为胜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雅戈尔主创团队将衣服的皱褶与人生的挫折进行类比,将抗皱免熨工艺与笑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进行类比,从而引申出另一层含义:消除衣服的皱褶用雅戈尔DP抗皱免熨工艺来解决,抚平人生的“皱褶”用“笑容”来解决,最终人们找到了对付着装困境与人生困境的双重密钥。
这部微电影不仅完成了品牌与受众在产品层面的沟通,也实现了品牌与受众在情感层面的交流,丰富了产品的内涵。
帅康集团也自编自导了微电影《笨贼别慌》,不仅赢得了多个奖项,而且以微小的投入达到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余姚的一个楼盘邀请专业导演和演职人员,拍摄了一部以家庭亲情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亲情三部曲:《依靠》《坚守》《陪伴》,为楼盘赢得了不错的名声与口碑。
3盈利模式还不成熟
“微电影目前还没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我们没想过要靠它赚钱,只是想借它打响企业的品牌。”宁波默默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默说,公司拍摄的首部电影《荒唐协议》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后,目前正在筹拍微电影《华夏梦》。但微电影的盈利手段单一,主要靠广告商植入,而广告商追求的则是其植入作品的用户点播量。
“没有人会一直有热情看广告,在香港澳门,这种将微电影当作了另类广告的方式,已经导致微电影名声被做臭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微电影要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电影的商业价值正越来越凸显。”朱俊澎说,传播速度快是微电影的优势,企业选择微电影,一是看中创意,二是传播效果,可以潜移默化地宣传品牌文化,国内大型企业也开始对微电影产生兴趣,但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毕业那年》花了约2万元,没赚钱,植入的是自己公司的形象。而《上位》这部作品是按院线标准拍摄的,剪出了微电影、院线两个版本,是想形成多种盈利模式。他认为,微电影可以通过内容付费盈利,在视频网站尝试完整版付费观看,另一方面与运营商合作推手机电视,还有广告植入和影视周边,包括手机壳、移动充电器、抱枕、书包等。
蒋大成认为,微电影要想有大的影响要进行多渠道传播。但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内容,是很难让网友养成付费观看的习惯的。微电影可以作为城市、企业宣传的最佳载体,企业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往往走公益路线,微电影是很好的方式。
记者薛智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