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温州5月22日电温州是著名的侨乡,有50多万温州人在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闯荡。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孩子仍留守在温州,粗略估计多达四五千人。他们像候鸟一样穿梭于父母所在国和家乡之间,承受着长期与父母的别离之苦。
现在,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记者跟随志愿者一同来到鹿城区七都街道探访。
鹿城区七都街道七都小学,共有90名侨界留守儿童。今年15岁的黄世林在意大利出生并生活了11年,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提起过年,他第一反应是“圣诞节”;说起足球,他津津乐道。在他眼中,意大利更像是他的“祖国”。
“到国外,赚大钱”是很多村民的共识。“他们长大后大都会去国外发展,但父母都想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七都小学德育主任徐丽燕说。
因此,学校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对华侨留守子女中国文化的教育。青花瓷、山水画、中国古代建筑……有着中国元素的各种展示板在学校的楼梯旁、走廊上随处可见;“盘古开天辟地”等专门为侨界小候鸟制作的动画片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室里,10多位侨界小候鸟正手持毛笔,互相切磋技艺。唱地方民谣,念绕口令,猜谜语,制作手工艺品……在游戏中学习,瓯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慢慢生根,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慢慢增强。
在温州大学社会工作协会的博客上,志愿者记录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们因为长期远离父母,母爱和父爱的缺失导致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性格变得比较孤僻,自我表现欲强,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得到关注。
5年来,志愿者们在学校建立“快乐之家”,与孩子一起表演,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那些曾经封闭的心灵又被重新开启,爱之花,在侨界小候鸟心中绽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