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山塘水库,今夏可安澜? 山塘水库亟待排险整修
2013年05月24日 04:34:15

  浙江日报讯接连下了两天大雨,溪滩河流里的水势一下子湍急起来,村子南边的山塘水是蓄还是不蓄,难煞了金华婺城区长山乡上溪村的村民。

  在浙江的广袤农村,山塘承担着灌溉、蓄洪,甚至村民饮水等综合功能,其作用不容小觑。当前已经入汛,考验防洪能力,而受极端气候、“老龄化”等因素影响,这些山塘和水库,正在经历破损老化,亟待排险整修。

  头顶的忧患

  5月17日,一昼夜酣畅淋漓的大雨之后,上溪村原本就杂草丛生的田埂路变得泥泞不堪。翻过山坡地里种植的红叶石楠,记者随长山乡村民倪金垄来到村子南边的水源地——当地人称作“小弯坞水库”的山塘。

  因为连夜降雨,“小弯坞水库”的水面比平日里明显涨高,没过了旁边的泄洪道。“现在这条泄洪道是水库排水的唯一通道。”倪师傅说。而不远处原本用于泄洪的水库阀门已锈迹斑斑,罗盘与闸门之间的传动铁杆也早已腐烂损坏。

  这个水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自发修建的,原来山下村里的田地都靠它灌溉。倪师傅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塘坝曾有过渗漏,之后也曾翻修过。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关注它了,连通往水库的道路也渐渐被两旁的野草覆盖。

  去年,上溪村村民发现,小弯坞水库的塘坝上又出现了多处渗水现象,并向村里反映,但至今仍没有整修的迹象。眼下,村民开始担心,雨季来了,遇到集中性强降雨时,水库是否会有安全隐患。

  让人担心的远不仅于此。资料显示,目前全省有库容1万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的山塘20275座、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小型水库3410座、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大中型水库143座,且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特别是前两类,受当时财力、物力及技术条件限制,普遍存在标准偏低、施工质量不高等问题。”业内人士说,这些山塘水库犹如长期满负荷工作却疏于自我保养的中年人,迫切需要全面体检和休养。

  资金的困境

  原来造福于民的山塘,如今变成了隐患,成了上溪村村民最大的担忧。说起这事,上溪村村总支党委书记方金明也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去年9月发现渗水之后,婺城区就把小弯坞水库列为病险水库,并提出了整修方案。

  “需要村里支付的3%整修配套资金也已经上交。”方金明说,但因为通往小弯坞水库只有一条很窄的田埂路,改造水库的机械设备根本没办法通行。要修水库就要先通路,而修一条路起码要7、8万元的资金,村里只好先想办法筹集修路资金。

  巨额建设资金需求成了许多乡镇进行水库除险加固的瓶颈。据省水利厅水库管理总站统计,根据水库的年份、保养、地貌等不同情况,中型、小(1)型、小(2)型水库平均加固费用分别达到4500万元、800万元、600万元。

  “这对谁都是个不小的压力,所以我们尽量给予资金和政策配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各级财政投入,全省还通过以奖代补、银行贷款、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村民投工投料等方式投入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0多年来,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25.44亿元,市、县(市、区)财政安排60多亿元。”该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共完成了231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排除了一大批经年累积的安全隐患。

  自1998年起,浙江逐步开始对水库进行“体检”排查,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还起步了除险加固工作。该负责人说,2003年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千库保安”、“强塘固防”工程,省财政也设立专项资金,逐年加大投入推进这项工作。

  通过除险加固,我省解除了30多个县(市)城、400多个乡镇、3000多个村的水库安全隐患,保障了1200多万人的防洪安全。同时,新增和恢复库容达54.1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温州珊溪水库或27个杭州青山水库。

  管理需长效

  “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除了除险加固,水库日常管理也是山塘水库保安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现象屡见不鲜,探索山塘水库长效管理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

  龙游县塔石镇水库管理员李忠泉上个月从镇水利站拿到了一季度的管理津贴。“我和水利站订有协议,每季度工作考核合格才能领到工资。”李忠泉说,而他的工作就是每天两次巡查主坝和副坝,并做好库边的除草、保洁等工作。

  “水库安全责任重大,尤其雨季当前,更不容有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每年4月15日,从省、市,到县、乡、村,各级防指都会把各地山塘水库的责任人名单在相关媒体向公众公布,接受监督。

  目前,全省已形成一套以政府行政首长负责,省、市、县、乡(镇)、村(库)各司其职的山塘水库管理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建立了水库巡查员队伍进行日常巡查,确保每个水库被严格“守护”。

  此外,一些地方还率先探索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子。舟山市定海区从2009年起选择了康兴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舟基水利建设有限公司这两家专业公司对55座小型水库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维修养护。

  实行水库的管养分离,是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省水利厅水库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说,山塘水库的养护市场化探索为水库实行管养分离,把政府从无限责任中解脱出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另外,诸暨市的湖畈水利会也成为我省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板”。从明清时期的“圩长制”演变至今,当地让受益村农民推选出自治组织来管理水利设施,有效解决了水库、农田水利等水利工程失管的问题。

  机制待完善

  从2003年全面实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等工程算起,至今刚好10年,全省的水库病险率也从当年的61%下降到了如今的10%至15%。

  但是,水库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而且水库安全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据了解,国际通行的水库病险率标准为5%,何况从民生角度对水库病险的零容忍,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除了水库,量大面广的山塘整治也迫在眉睫。在我省的20275座山塘中,目前还有“屋顶山塘”6500余座。这些山塘多是村民自发修建,基本无防洪设计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各地政府最感困难的还是资金问题。临海市现有水库88座,10年来财政对水库除险加固总投入为2.2亿元,其中,中央、省投入占42.1%,而市补和乡镇村自筹分别达到了37.9%和20%,配套资金负担较重。

  除了资金压力,大部分水库还缺乏自我运行机制,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的短缺,加上水库历史负担重,少数水库发电、供水等收入不足以弥补资金缺口,一些水库甚至债台高筑,迫切需要水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革新和完善。

  除此之外,很多水库还有历史遗留问题之扰。余姚四明湖水库是该市唯一的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在余姚境内配套建了8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排洪渠道,但流经上虞境内的河道仅能通过15立方米每秒流量,每遇汛期调蓄泄洪,下游大面积受淹。

  水利,乃民生之利。经过10余年努力,虽然我省山塘水库管理成绩卓著,但仍然任重道远。总而言之,水库管理除了各级政府及部门通力合作,还需要全社会和广大群众支持、坚守和爱护。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颜伟杰 编辑: 倪雁强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京杭运河余杭段护岸应急修复工程启动 预计7月完成
  • 修复至少还需四五十万元 “极品龙舟”变烫手山芋
  • 重拳治污生态修复 确保浦阳江水质达标
  • 温州修复两公里垃圾河要花十多亿 淤泥能装满5000个火车皮
  • 整合全县资源 拆改修复同步 安吉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