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7日讯 因为禽流感,玉环人赵小光的作息表被彻底打乱。
5月26日下午,他对着看守养殖场的狗,发呆。他的心情不好,对于采访,并不欢迎。
如果按照往年,照理,这是他最忙的时候,忙着为下半年的旺季做准备,那时他也无瑕接受采访。
温岭城南镇营田村的朱灵贵,情况类似。26日下午,他的声音低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怎么办,等呗!”他说。
在采访的4户养鸡大户中,这几乎是一致的回答。他们看到了事态发展的转机,认为在下半年,“会有一波复苏的行情”,但行情什么时候来,赵小光不知道,朱灵贵也不清楚。
他们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办法是,在活禽交易市场还未恢复之前,“除了等,还是等”。
“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活禽交易市场恢复。”
但等也要付出代价。一方面,他们在前期坚守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部分的资金,“现在,活禽交易市场恢复时间依然不明确,都等得有些承受不住了。”赵小光说。
最艰难的一次
在这一次禽流感之前,养鸡20多年的赵小光,早已经历过多次“禽流感”的遭遇。但这一次的冲击似乎最大。在他看来,这要归因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现在,他养殖的6000多只鸡成了他这3个月里最大的心病。卖,没有市场;不卖,光吃饲料的钱“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以每只鸡吃掉0.3元—0.4元的饲料钱来计,每天就要吃掉2000多元。
对于自救的问题,赵小光有些恼火。他说,自己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想不出什么办法。”
对于养殖户的手足无措,上个月的一则新闻至今在网上仍被津津乐道。4月10日,天台的养殖户余晓强拿板蓝根喂鸡。甚至有网友发起评论调查,在50个参与调查的人群中,4个人认为“奇葩”,而另外46个则认为“高手在民间”。
与局外人以笑话的心态看待这则新闻不同,同是行业内的养殖户们,则更多是“身有体会”。
“不经历过的人,不知道里面的难啊。”赵小光说。
与赵小光的颗粒无收相比,三门海游镇55岁的李金英情况要好很多,对于转“鸡”的到来也似乎更为认同。
4月底到5月份上旬,她已经卖了500多只鸡。而买主多为三门本地人,自己上门提货。对于自己的率先“复活”,她把原因归于去年的一次推广。
去年5月,她与本地的一家媒体合作,为自己的鸡打造了一个“绿色”的口碑。在她看来,当危机逐渐散去,人们的消费热情释放之后,第一选择便是“信得过”的东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